夏木已云暗,时禽变新声。
林园草被径,端居有馀清。
端居亦何为,日夕掩柴荆。
静有弦诵乐,而无尘虑并。
良朋肯顾予,尚有夙心倾。
深惭未闻道,折衷非所宁。
眷焉抚流光,中夜叹以惊。
高山徒仰止,远道何由征。
注释:
- 夏木已云暗:夏天的树木已经变黑,暗喻时事黑暗。
- 时禽变新声:时令的鸟儿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 林园草被径:林中的小径上长满了草丛。
- 端居有馀清:独自居住,心有余闲。
- 而无尘虑并:然而并没有世俗的烦恼。
- 良朋肯顾予:好朋友愿意来看望我。
- 尚有夙心倾:还有长久以来的心愿未尽。
- 深惭未闻道:深深惭愧自己还不懂得道理。
- 折衷非所宁:不能折中取舍是我所不愿的。
- 眷焉抚流光:思念着流逝的美好时光。
- 中夜叹以惊:在深夜之中感叹不已。
- 高山徒仰止:只能仰望高山。
- 远道何由征:如何从远方去追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表达自己在政治失意之后,对友人的问候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全诗以“示诸同志”为题,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们理解和支持他的心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的开头两句“夏木已云暗,时禽变新声”,描绘出一种季节变换的景象,暗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不公。接着,“林园草被径,端居有馀清”写出诗人独处时的心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生活的享受。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转向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端居亦何为,日夕掩柴荆”,表明他在独处的日子里,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操心,只有偶尔会打开柴门看看外面的景色,或者是在黄昏时关上柴门,静静地度过一天。这种生活方式让诗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这种宁静的生活并不总是让人感到满足,“静有弦诵乐,而无尘虑并”,虽然有音乐相伴,但是心中却没有任何杂念,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最后四句,诗人又回到了对朋友的期待和对生活道路的思考。“良朋肯顾予,尚有夙心倾”,他期待着朋友能够理解他的处境,关心他的困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希望能够有所作为,而不是无所事事地度过一生。
“深惭未闻道,折衷非所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知识的不足感到羞愧,同时也表达了他不擅长处理事务的态度。“眷焉抚流光,中夜叹以惊”则描绘了诗人在深夜里思念着流逝的时光,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失意时期的心理状态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与友人的交流和自我反思,诗人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看法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