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马踏乱山,盘折度村坞。
处处花柳明,耕锄遍垄亩。
麦苗见肤寸,拳屈方出土。
乃知去夏旱,布种坐迟暮。
夏租竟如何,未免催迫苦。
投鞭扣萧寺,来谒张公墓。
再拜拭泪行,畴昔感知遇。
盛年厌纷华,骑鲸上天去。
校雠三洞章,飞仙自俦侣。
笑唾人间世,一品竟何补。
世人患死生,未究死生故。
是生本不灭,来往若寒暑。
休矣勿复言,僧窗睡春雨。
这首诗的作者可能是一位隐士,他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生死和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
我们来看第一联“瘦马踏乱山,盘折度村坞。处处花柳明,耕锄遍垄亩。”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骑着一匹瘦弱的马,踏上了一片混乱的山路,然后穿过村庄,来到了田间地头。沿途的风景如画,到处都是盛开的花和垂挂的柳条,农民们正在田间劳作,耕锄声此起彼伏。
第二联“麦苗见肤寸,拳屈方出土。乃知去夏旱,布种坐迟暮。”进一步描述了农田的丰收景象。诗人注意到麦苗已经长得像皮肤一样厚,而且已经开始发芽出土。他不禁回想起去年的早春,那时正是播种的好季节,但是由于旱灾的影响,人们不得不推迟播种时间。
第三联“夏租竟如何,未免催迫苦。”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理解。他们不仅要承受自然灾害的威胁,还要面对地主的苛刻剥削,生活十分艰辛。
第四联“投鞭扣萧寺,来谒张公墓。再拜拭泪行,畴昔感知遇。”描述了诗人来到一座寺庙前的情景。他放下手中的鞭子,叩响寺庙的门环,然后跪拜在张公的墓前。他回忆起曾经与张公相遇的往事,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感激。
第五联“盛年厌纷华,骑鲸上天去。校雠三洞章,飞仙自俦侣。”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向往。他认为年轻时应该远离尘世的纷扰,去寻找一种超脱的境界。他开始研究道教的经典,希望找到一种与仙人为伍的方式。
第六联“笑唾人间世,一品竟何补。世人患死生,未究死生故。”诗人嘲笑那些追求世俗功名的人。他认为这些人只关注生死问题,却忽略了生命的本质。他感叹人生本就不存在永恒的生死,就像四季的更替一样,只有冷暖交替,没有永续的春秋。
最后一段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生本不灭,来往若寒暑。休矣勿复言,僧窗睡春雨。”诗人认为生命本身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就像四季的更替一样,有始有终。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他也告诫人们不要过于纠结于生死问题,而是要像僧人们一样,安心于宁静的生活中,享受春天的雨水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