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修竹恒苍苍,畦兰畹芷腾幽芳。
郁葱佳气蔼祯祥,小小一村名古隍。
屋西有山名虎耳,东流挹抱长溪水。
三峰笔架卓面前,背后驹骊翠屏倚。
绕檐数顷祖遗田,尽可容侬耕晓烟。
摘山钓水美且鲜,南窗笑傲北窗眠。
三馀只把子孙教,不俾趁炎竞浮躁。
先于道谊后文章,事长谦恭事亲孝。
桑麻芋栗小园收,社酝茅柴逐旋篘。
但得官清徭役省,此生温饱复何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读和赏析:

  1. 茂林修竹恒苍苍,畦兰畹芷腾幽芳
  • 注释: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总是那么苍翠;畦里的兰花和田野中的芷草散发出幽幽的香气。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田园中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生机,通过“茂林”与“修竹”的形象描写,以及“畦兰”、“畹芷”等具体植物的香气,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1. 郁葱佳气蔼祯祥,小小一村名古隍
  • 注释:郁郁葱葱的好气,弥漫出吉祥的气息;这个小小的村庄名叫古隍。
  •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对这个村庄美好环境的赞美。通过“郁葱佳气”和“祯祥”的描述,传达了对村庄自然环境的喜爱,而“古隍”则点明了村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屋西有山名虎耳,东流挹抱长溪水
  • 注释:屋西有一座山,名叫虎耳;东面有一条河流,河水蜿蜒曲折,像是在拥抱着什么。
  • 赏析:这两句描述了村庄周围的自然景观,特别是西边那座名为“虎耳”的山峰,以及东面流淌的长溪水。通过对这些景物的具体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1. 三峰笔架卓面前,背后驹骊翠屏倚
  • 注释:三座山峰像笔架一样矗立在前,背后是一匹骊马翠绿的屏障。
  • 赏析: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村庄周围的地形地貌,通过“笔架”与“驹骊”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山峰的形状和气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叹。
  1. 绕檐数顷祖遗田,尽可容侬耕晓烟
  • 注释:环绕着房檐的是几顷祖辈留下的田地,足够我耕种,在清晨烟雾缭绕时进行农作。
  •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土地的珍视和对耕作生活的满足。通过“绕檐数顷”和“晓烟”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这片田地的热爱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1. 摘山钓水美且鲜,南窗笑傲北窗眠
  • 注释:在山间采摘新鲜的水果,在水中垂钓,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白天在南边的窗户下欢笑,晚上在北边的窗户下安眠。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田园生活中的乐趣和自由。通过“摘山”和“钓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美好体验。同时,“南窗笑傲”与“北窗眠”分别代表了白天的活动和夜晚的休憩,形成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1. 三馀只把子孙教,不俾趁炎竞浮躁
  • 注释:我只教导我的子孙如何做人做事,不让他们在热浪中追逐名利,变得浮躁不安。
  •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教育子孙的重视和期望。通过“只把”和“不俾”的表达,诗人强调了自己对教育的专注和对后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远离名利诱惑,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真。
  1. 先于道谊后文章,事长谦恭事亲孝
  • 注释:首先追求的是道义和友谊,然后才是文采和学问;尊敬长辈,孝顺父母。
  • 赏析:这两句强调了道德教育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通过“先于道谊后文章”和“事长谦恭事亲孝”的表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品质的重视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承诺。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也反映了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1. 桑麻芋栗小园收,社酝茅柴逐旋篘
  • 注释:在小园里收获桑麻、芋子、栗子;用社酿的米酒和茅草烧的柴火做饭,随做随吃。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田园生活中的简单生活和自给自足的状态。通过“桑麻芋栗”和“社酿茅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感和对自然生活方式的珍视。这种生活节奏慢悠悠,充满了宁静和和谐。
  1. 但得官清徭役省,此生温饱复何求
  • 注释:只要能有一个清正的官职,免去烦琐的徭役负担;这样我就满足了,还有什么要求呢?
  • 赏析:这最后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尽管他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现实的官场中却常常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束缚。因此,他渴望能够摆脱官场的束缚,过上一种简单的田园生活,享受自然的恩赐和家庭的温馨。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理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