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中之人不见形,两脚不住以隐名。
此行有似风过海,摸索不著闻其声。
浣花江头万僧市,抵掌笑谈儿辈惊。
一轩碧芦佛手种,霜叶戚戚如诗鸣。
此间谓是留凤处,但恐还作冥鸿征。
卷衣我亦逐师去,分取半庵栖月明。
留隐庵老住碧芦轩,
庵中之人不见形,两脚不住以隐名。
此行有似风过海,摸索不著闻其声。
浣花江头万僧市,抵掌笑谈儿辈惊。
一轩碧芦佛手种,霜叶戚戚如诗鸣。
此间谓是留凤处,但恐还作冥鸿征。
卷衣我亦逐师去,分取半庵栖月明。
注释:
- 留隐庵:指一位隐居的老者在留隐庵内居住。
- 碧芦轩:形容景色美丽,像碧色的芦苇一样。
- 庵中之人:指那位隐居的老者,他的形象已经无法看见,只能听到他的脚步之声。
- 风过海:形容这位隐居的老人就像一阵风一样,无影无踪。
- 浣花江头万僧市:描述了一个热闹的场景,在浣花江边,有大量的僧人聚集在一起进行买卖。
- 抵掌:形容彼此手掌相碰的动作,表示亲近和友好。
- 佛手:一种植物的名称,这里可能是指种植在留隐庵中的佛手果树。
- 霜叶:指佛手果树上的霜冻叶子,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诗鸣:形容声音如同诗歌般美妙动听。
- 留凤处:指留下的地方,可能是留隐庵所在地。
- 冥鸿征:指隐居生活,就像大雁飞向南方一样,远离尘世的纷扰。
- 卷衣:收拾衣物,准备离去。
- 师去:指跟随老者一起离开的意思。
- 栖月明:指在月光下度过宁静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和谐。诗人通过对留隐庵老住碧芦轩的描述,勾勒出了一个幽静的环境;通过“两脚不住以隐名”的诗句,表现了老者与世俗隔绝、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诗人以“风过海”比喻老者的行踪飘忽不定,而“摸索不著闻其声”则表达了对老者的深深思念之情。在浣花江头的热闹场景中,诗人用“抵掌笑谈儿辈惊”的描写,展现出与僧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融洽氛围。最后,诗人以“分取半庵栖月明”结束了这次旅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独特,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