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守方欣再命新,东风疏雨拂行尘。
封疆远入鱼凫国,岐路正逢蚕市春。
彭岫晓岚迎画隼,锦江晴绿照朱轮。
归期不待更书至,旧有清名在缙绅。
【注释】
送舒太博通判眉州:给舒太博送上的一首送别诗。太博,即太博学之士。通判,是宋代官名,负责监察州县官吏。
方欣再命新:刚刚又得到朝廷的新任命。
东风疏雨拂行尘:春风和细雨轻抚着行进中的尘土。
封疆远入鱼凫国:疆域辽阔,远远地进入四川一带。鱼凫国,传说古蜀国的别称。
岐路正逢蚕市春:在去往眉州的岐路上正赶上了蚕市的春天。
彭岫晓岚迎画隼:彭山的山峦在清晨的薄雾中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样,而一只展翅翱翔的画隼正好从那里飞过。
锦江晴绿照朱轮:锦江两岸的美景在晴朗的春日里熠熠生辉,就像朱红色的车轮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归期不待更书至:不必等到傍晚才能看到书信,因为已经在路上了。
旧有清名在缙绅:以前就有很好的名声。缙绅,泛指官员或读书人。
【赏析】
《送舒太博通判眉州》是北宋文人苏轼为好友舒雅(字长舆)写的送别诗。舒雅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县尉、大理评事等职,后任成都知府兼制置副使,与苏东坡结下深厚友谊。这首诗就是作者为友人即将赴任而作的送别词。
全诗以“送”开篇,点明主旨。首句写舒雅刚被任命为新的官职,心中充满喜悦。次句“东风疏雨拂行尘”,既描绘了友人出发时的天气景象,也暗示了朋友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三、四两句写友人即将赴任的地点——四川,以及即将遇到的春景。五、六两句描绘友人所经之路——通往眉州的岐路,并写出友人此时的心情。尾联写友人即将到达目的地,不必等到傍晚就能收到回信。最后两句点出友人过去曾有的好名声。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