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逢中伏许休闲,锡宴清都绛阙间。
俯仰自惊希世遇,低徊终愧异恩颁。
连云竹影含风远,扑面荷香拥棹还。
施厚眷深知未报,独怜疲瘁已衰颜。
【注释】:
奉和御制中伏入延福宫纳凉:奉命应诏作诗,为皇帝在中伏天进献于延福宫纳凉。中伏:指农历六月中旬的三伏天,此时暑气极盛,民间有“热在中伏”的说法。中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所以人们要休息避暑。
节逢中伏许休闲(节逢中伏):正当中伏时节,可享受休闲时光。
锡宴清都绛阙间:赐宴在京城皇宫内。
俯仰自惊希世遇:俯首仰望时,又惊羡这难得的圣上恩宠。
低徊终愧异恩颁(颁):赐予。
连云竹影含风远:连天的竹林,随风摇曳,仿佛与天空相接。
扑面荷香拥棹还(棹):船桨,泛船用的长木桨。
施厚眷深知未报(施厚眷知):感激皇上厚爱之情。
独怜疲瘁已衰颜:只感叹自己已经衰老,无力报答朝廷恩情。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作者被贬谪期间,奉诏应制,为皇帝进献诗篇。诗中表现了皇帝对作者的关怀,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起句“节逢中伏许休闲”,直接点出中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人们需要休息避暑,而作者却要在这个时候接受皇帝的恩宠,享受休闲时光,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因此,诗人不禁感到惊讶和羡慕。
第二句“锡宴清都绛阙间”,继续描绘皇帝赐宴的情景。清都、绛阙,都是形容皇帝的住所,这里用来比喻皇帝的宫殿,显得尊贵而华丽。诗人用“锡宴”来表达皇帝对自己的关怀和宠爱。
第三句“俯仰自惊希世遇”,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帝恩典的惊讶和感激之情。这里的“俯仰”一词,既指低头仰望皇帝的恩宠,也指抬头仰望天空,表示诗人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恩宠感到震撼和不安。同时,“希世遇”也表明了皇帝的恩典是多么难得和珍贵。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进一步表达了对皇帝恩典的感激之情。诗人说“低徊终愧异恩颁”,意思是我反复思考,始终感到难以回报皇帝的这份恩典。这里的“低徊”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反复思考、犹豫不决的状态。同时,“终愧”也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的能力不足的自知之明。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用生动的景物来衬托自己的心境。他写道:“连云竹影含风远”,形容竹子高耸入云,随风摇曳,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扑面荷香拥棹还”,则描绘了荷花飘香,荷叶簇拥在船上的情景。这些景物都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最后一句“施厚眷深知未报”,则是诗人对皇帝恩典的回应。他说自己虽然感激皇帝的厚爱和赏赐,但同时也觉得自己已经衰老不堪,无力报答朝廷的恩情。这里的“深知”表示诗人对皇帝恩典的认知和感激,而“未报”则表示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自知之明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皇帝恩典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的无奈和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