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篇中有至论,书斋乡县两存存。
南音楚国钟仪操,仁术函人孟氏言。
近信每随流水到,旧庐凝望度云屯。
里非胜母泉君子,循取佳名睹圣门。
【解析】
“儒行篇”:儒者的行为准则。《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南音楚钟仪操”:指楚地的乐曲和钟仪操。钟仪是楚人,被晋国囚禁后演奏楚国乐曲。
“孟氏言”:孟氏,即孟轲。
“里非胜母泉君子”:胜母,春秋时期齐国人,以孝著称,有泉水名胜母泉。
赏析:
这首诗是写自己的读书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学问、道德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朴素,但意境深远,感情真挚。
开头两句“儒行篇中有至论,书斋乡县两存存”,说儒家的道德规范在《论语》一书中都有论述,我虽然身在书斋,但并不远离家乡。
颔联“南音楚钟仪操,仁术函人孟氏言”,说自己虽在南方,却能听到楚地的乐曲和钟仪操练的声音;自己虽不学道,但也能领会到圣人的言论。诗人在这里巧妙地用“楚钟仪操”来比喻自己所学的儒家之道,而“孟氏言”则指孟子的言论,表明自己虽然不是儒家弟子,但同样能从中获得教益。
接下来两句“近信每随流水到,旧庐凝望度云屯”,说自己近来得到家乡的消息,就像江河中的水一样源源不断;自己站在旧居前,望着远方的群山,心中感慨万千。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又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关爱之情。
颈联“里非胜母泉君子,循取佳名睹圣门”,说自己虽然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却继承了母亲的美德(胜母),因此才能在社会上受到人们的尊重。这里的“胜母”,指的是春秋时期齐国人胜母,以孝著称,有泉水名胜母泉。诗人借用胜母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尾联“里非胜母泉君子,循取佳名睹圣门”,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出身并不高贵,但却能继承母亲的美德,因此能够进入圣人的门庭。这里既是说自己能够进入儒家的殿堂,也是说自己能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整首诗语言平实朴素,但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家乡的思念、对儒家道德的追求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思考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学问、道德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的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