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高哉二千五百馀里,日月相隐避。黄河发源下有渥洼水,大宛群马饮其澨。
天马下与群马戏,产驹一日可千里。滴汗化作燕支水,国人缚稿为人置水际。
久与马习不经意,一朝却被人絷系。张骞使还报天子,天子不惜金珠与重币,期以此马可立致。
大宛使人欺汉使,致烦浞野楼兰七百骑,攻虏其王马始至。
此马初入天厩时,一十二闲无敢嘶。万乘临观动一笑,盛气从此无四夷。
君王神武不世出,天产神物相追随。高皇手提三尺剑,蹙秦诛项一指麾。
天下马上得,不闻取马外国为。龙如可豢龙亦物,马果龙种岂受羁。
徒令物故过半不补失,轮台一诏悔已迟。此诗欲学旅獒可,光武一牛亦足嘘汉火。

【注释】

昆仑:指中国西部的昆仑山。二千五百馀里,是夸张的说法,昆仑山东西绵延千里,高耸入云,所以用“二千五百馀里”来形容其高大;日月相隐避,形容太阳和月亮在昆仑山下相遇,互相遮掩,这里以神话传说来表现天马的神奇;大宛群马饮其澨(shì ):“澨”,水边的意思,大宛国的群马饮水之处,即昆仑山下渥洼泽;滴汗化作燕支水,燕支水即今新疆的伊犁河。产驹一日可千里,产驹日行千里,形容天马之速。国人缚稿为人置水际:把国人绑起来,放在水边,以供天马饮用。久与马习不经意,一朝却被人絷系,意谓很久没有骑马了,突然有一天被人们牵着缰绳骑到马上了。张骞使还报天子,天子不惜金珠与重币,期以此马可立致: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向天子报告情况,天子为了得到天马不惜拿出大量的金玉珍宝作为重赏,希望以此能尽快得到天马。大宛使人欺汉使,致烦浞野楼兰七百骑,攻虏其王马始至:“大宛国的人欺骗了汉朝的使者,以致派去攻打大宛国的七百名骑兵攻虏了他们的国王,大宛的马才被送到长安。”此马初入天厩时,一十二闲无敢嘶:“厩”通“厩”,仓库。此马刚进入天厩时,十二个库房中没有谁敢嘶鸣,形容这匹马很驯服。万乘临观动一笑,盛气从此无四夷:“万乘”,指皇帝。皇帝亲临观看这匹马,只是微微一笑,此后皇帝的威风凛凛不再受到四方蛮夷的威胁。君王神武不世出,天产神物相追随:“君王”指天子,神武,英武不凡;不世出,世上少有,天产神物,天赐的神物;相追随,共同保护。高皇手持三尺剑,蹙秦诛项一指麾:“高皇”指刘邦,手持三尺剑是指他手起剑落,一举击败了项羽,蹙秦诛项一指麾是指他指挥如意,挥挥手就能将敌人击溃。天下马上得,不闻取马外国为:“马上得天下”是刘邦统一天下后说的话,不闻取马外国为,意谓不要从外国买马。龙如可豢龙亦物,马果龙种岂受羁:“豢”,喂养。龙如可以饲养,那也是动物的一种呀,马果真是龙的后代,怎能受拘束呢?轮台一诏悔已迟:“轮台诏”,即轮台诏书,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匈奴郅支单于犯乌孙、大宛两国,杀校尉以下官吏及人民百余人。宣帝发车师后部兵及吏士六千人击郅支单于。郅支单于败走康居。宣帝命校尉郑吉与校尉以下官兵留屯田轮台以西,修护城郭。宣帝又下诏说:“我听说:‘天马来自西方,应当把它交给西方的贵人。’现在天马已经到达了西域,应该把它交还给西域贵人。”徒令物故过半不补失:“徒使”,白白地。物故过半,损失了一半。不补失,没有弥补损失。轮台一诏悔已迟,轮台诏书一出,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此诗欲学旅獒可,光武一牛亦足嘘汉火:“旅獒”是周武王时的官名。《尚书》中有一篇《旅獒》,是周公对武王临终前说的一段话,意思是说:武王死后,成王即位,管叔、蔡叔作乱叛乱,管叔杀了周公的儿子伯禽。周公曾告诫成王说:“治理百姓要像管理牛羊一样,牧养他们要像对待犬马一样。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点!”这首诗是借古喻今,作者想通过写这首诗来表达他的思想。光武一牛,指光武帝刘秀,他曾经骑过一头耕田的老牛。一牛也足以嘘汉火,比喻光武帝刘秀虽然只骑过一次耕田的牛,但足以使他的汉朝兴旺发达,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王朝。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古诗。诗分三段。第一段描写天马的神奇和神速。第二段写汉武帝得到天马的经过。第三段写汉武帝得到天马后的感想和认识。

首句“昆仑高哉二千五百馀里”,昆仑山是我国西北的一座著名高山,海拔五千米以上;它东起青海、新疆边界,西止喀喇昆仑山北坡,长约二千多公里。这句是说:昆仑山高峻巍峨,峰峦起伏,云雾缭绕,非常神秘。接着写天马的神奇:日月相隐避,昆仑山下的渥洼水清甜甘美。大宛国的骏马饮此水而肥壮,于是有了“天马”。这两句是夸张手法。

“此马初入天厩”一句,承上启下。“天厩”是皇家的马房,贮放着皇上所喜欢的马匹。天马刚到这里就受到了很好的待遇:一天之内就可以奔跑千里。“滴滴汗化为燕支水”,这里化用了汉代东方朔《答客难》中“汗血宝马”一节的话:“汗血宝马,绝尘千里。”燕支水就是今新疆的伊犁河。燕支水是一条流经新疆伊犁盆地的河流,河水清凉,水质甘美。

“国人缚稿为人置水际”,写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向天子报告:天马终于到了!天子为此不惜千金、重币,并准备大量赏赐给张骞,希望以此能使天马早日来到长安;同时天子也希望借此能得到天马,使自己的威势凌驾四夷各国之上。

接下来写到大宛国的人欺哄了汉朝使者,派遣七百骑兵围攻大宛王的宫帐,才将大宛王掳掠到长安。“致烦浞野楼兰七百骑”一句是说:大宛国欺哄汉朝使者的事,使得汉朝不得不派遣七百骑兵去攻打大宛。“攻虏其王马始至”,大宛王的马才运达长安。这里的“虏”字用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动词形式,表示俘获的意思;这里的马是指大宛国的良马。

中间四句“此马初入天厩时……盛气从此无四夷”写的是汉武帝得到天马以后的表现及其感受。“盛气从此无四夷”是说:从此汉武帝再也不会因为别的国家而感到畏惧了。汉武帝得到天马以后,非常高兴,认为这就是自己所需要的“神物”;他甚至认为天马是自己的祖先所生。他亲自执鞭驾驭天马奔驰于御道之上,并自比于古代贤明的君主高皇刘邦。

最后四句“君王神武不世出……不闻取马外国为”是写汉武帝得到天马以后的感想和认识。汉武帝得到天马之后,觉得天下太平无事,用不着再从外国购买马匹了。他感叹自己当初得到天马是多么的幸运啊!但是当他听到别人夸赞他得到天马时,他却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稀罕的呢!只要能够骑上一匹好马就可以了!”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借咏史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中赞扬了汉武帝得到天马这件事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