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生何年,人犹记此日。
香火缁俗会,风雨神鬼集。
我来恰秋深,迥迥原野阔。
群山势愈壮,老木气不折。
拄筇踏危磴,小憩马与仆。
屡休才及门,到寺已曛黑。
车从如沸羹,无地可插脚。
阇黎揖客坐,意象颇猝猝。
弛担得禅房,持钵叩香积。
倒床不复醒,梦与仙梵接。
明朝没阶趋,燎香望玉色。
丐福吾未能,修敬敢不肃。
是身如芭蕉,危脆不坚实。
绿发俄素丝,赭颜倏枯腊。
百年已长久,大抵俱化易。
稽首不动尊,向来何证得。
衲衣坐蒙头,万古一交睫。
傥非定慧力,枯骨已瓦砾。
物物具兹妙,抱宝诉空乏。
伐柯则不远,内照无别法。
一钵寄空岩,定当掷此帻。
【注释】
游无为寺:游览无为寺。导师生何年:问僧人从何年起出家。人犹记此日:还有人记得当年的日子。香火缁俗会,风雨神鬼集:指寺庙中香烟缭绕、僧众云集。风雨,形容寺庙的热闹景象,神鬼集,指信众来参拜。我来恰秋深,迥迥原野阔:我来到这秋天,远远望去原野辽阔。群山势愈壮,老木气不折:群山气势更加雄伟,枯木也显得生机勃勃。拄筇(qúnqiōng)踏危磴(dèng),小憩马与仆:拄着拐杖,踏上险峻的石阶,小憩片刻。马与仆,指仆人和马匹。屡休才及门,到寺已曛黑:多次休息才赶到庙门,此时已是傍晚了。车从如沸羹,无地可插脚:车流像煮开的羹汤,无处可站住。阇黎(juélí)揖客坐,意象颇猝猝:和尚向客人作揖请坐,其形象十分突然。弛担得禅房,持钵叩香积:放下担子进入禅房,拿着钵敲钟打香炉。倒床不复醒,梦与仙梵接:倒在床上再也不想醒来,梦中与佛教的梵声相接。明朝没阶趋,燎香望玉色:明天早晨在寺院内快步穿行,烧香祈祷。丐福吾未能,修敬敢不肃:祈求幸福我做不到,恭敬地虔诚地祈祷。是身如芭蕉,危脆不坚实:我这身体就像芭蕉,危险而脆弱。绿发俄素丝,赭颜倏枯腊:头发变绿就变成白色的丝线,脸变得红润就变成枯槁的腊皮。百年已长久,大抵俱化易:一百年已经很长,大体上都是容易变化的。稽首不动尊,向来何证得:稽首表示敬礼,这是怎样达到的?衲衣(nàyī)坐蒙头,万古一交睫:穿着和尚的衣服坐着,万古以来只有一次合上眼睛。傥非定慧力,枯骨已瓦砾:如果不具有坚定的智慧力量,即使是枯骨也会成为瓦砾。物物具兹妙,抱宝诉空乏:万物都有这种奇妙之处,抱着宝物却感到空虚。伐柯则不远,内照无别法:砍树时不用别的工具,内面可以看见。一钵寄空岩,定当掷此帻(zé):把一钵放在空旷的岩石上,一定会把它扔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无为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多处用典。“香火缁俗会,风雨神鬼集”二句是说佛寺里香烟缭绕、僧人云集、风雨交加、鬼神聚集的景象,表现了佛寺的热闹气氛;“我来恰秋深,迥迥原野阔”二句是说作者刚刚抵达佛寺,眼前一片开阔的原野景色,表现了诗人对佛寺所在环境的欣赏之情。“群山势愈壮,老木气不折”两句是说群山高大雄壮,即使枯木也有生气。“拄筇(qúnqiōng)踏危磴,小憩马与仆”两句是说拄着拐杖,踏在险峻的石阶上歇息一会儿,同时让仆人和马也稍作休息。“屡休才及门,到寺已曛黑”两句是说多次休息才到达庙门,此时已经是傍晚了。“车从如沸羹,无地可插脚”一句是说车流像煮开的羹汤一样密集,无处可站住脚。“阇黎(juélí)揖客坐,意象颇猝猝”两句是说和尚向客人作揖请坐,其形象十分突然。“弛担得禅房,持钵叩香积”两句是说放下担子进入禅房,拿着钵敲钟打香炉。“倒床不复醒,梦与仙梵接”两句是说倒在床上就再也睡不着觉了,梦中与佛教的梵声相接。“明朝没阶趋,燎香望玉色”两句是说明天早晨在寺院内快步穿行,烧香祈祷。“乞福吾未能,修敬敢不肃”两句是说祈求幸福我做不到,恭敬地虔诚地祈祷。“是身如芭蕉,危脆不坚实”两句是说我这身体就像芭蕉,危险而脆弱。“绿发俄素丝,赭颜倏枯腊”两句是说头发变绿就变成白色的丝线,脸变得红润就变成枯槁的腊皮。“百年已长久,大抵俱化易”两句是说一百年已经很长了,大体上都是容易变化的。“稽首不动尊,向来何证得”两句是说稽首表示敬礼,这是怎样达到的呢?“衲衣坐蒙头,万古一交睫”两句是说穿着和尚的衣服坐着,万古以来只有一次合上眼睛。“傥非定慧力,枯骨已瓦砾”两句是说如果不具有坚定的智慧力量,即使是枯骨也会成为瓦砾。“物物具兹妙,抱宝诉空乏”两句是说万物都有这种奇妙之处,抱着宝物却感到空虚。“伐柯则不远,内照无别法”两句是说砍树时不用别的工具,内面可以看见。“一钵寄空岩,定当掷此帻”两句是说将一钵放在空旷的岩石上,一定会把它扔掉。整首诗写景抒情兼而有之,既写出了佛寺的繁华景象,又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