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宁石人,竟免为物欤。
悬想刀几毒,响应疾鼓桴。
天骥警鞭影,蹇驽烦棰驱。
棰驱可致力,诗宜勒盘盂。

【注释】过弥牟:经过弥牟。弥牟,地名。携鱼过者,指渔翁。买而放之,即买下来又放了它。因志,于是写了一首诗来记下这件事。宁石人:宁可做石人而不想做人(石人,比喻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竟免为物欤:竟然能够免除作物吗。悬想刀几:把刀放在几案上想一想。刀几,指刀切菜之类的事(这里用“刀”字暗指“杀”。)响应疾鼓桴:听到急击鼓声便立即行动起来。天骥:天马,古代传说中的良马名,此处代指骏马。警鞭影,即见其影子。蹇驽(jiǎn nú):跛脚劣马,这里指劣马。烦棰驱:用鞭子驱赶它。棰(chi),鞭子。可致力:值得努力。勒盘盂(wō):写在盘和盂上。盘,盘子,盂,盛酒器。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诗。诗人记述了一次偶遇渔翁的事,表现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尊敬之情。诗中运用典故,富有情趣,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鲜明。

开头两句:“过弥牟有携鱼过者买而放之因志以诗”,意思是:有个渔翁经过弥牟时买了鱼又把它放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记事诗。“过弥牟”,地名,是作者行经之地。“有携鱼过者”,即见到卖鱼的人。“买而放之”,是说买鱼的人把它放生,表示对它的爱护。这两句说明作者写这首诗的原因。“因志以诗”四字点明题旨。

三、四句:“此身宁石人,竟免为物欤?”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由渔翁买鱼放生这一事实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自己虽为官吏,但常受欺侮和凌虐,不如一个普通的渔夫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现在终于摆脱了作官的地位,可以免于像物一样被人驱使和奴役了。因此他感叹地说:“宁愿做一个石人,也不愿再做人。”这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又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五、六句:“悬想刀几毒,响应疾鼓桴。”“悬想”,设想。“刀几”,即刀砧(一种厨房用具),这里借指杀生之事。“响应疾鼓桴”(鼓响就立即行动),是说听到急击鼓声就要马上行动的意思。这两句是对渔翁的赞扬,也是对那些不顾他人死活只顾自己得利的人的批判。

七、八句:“天骥警鞭影,蹇驽烦棰驱。”诗人想象自己骑着一匹天骥(良马名)奔驰而去,而那匹劣马却受到鞭策。这里把天骥比作骏马,把劣马比作自己。“天骥警鞭影”,“蹇驽烦棰驱”,都是比喻的说法,前者形容自己的骏马神速地奔驰,后者形容劣马在鞭策之下艰难地奔跑。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关心和同情。

最后两句:“棰驱可致力,诗宜勒盘盂。”意思是说:鞭策一下就可以使它跑得更快些,所以写诗来勉励自己吧!“勒盘盂”,把诗句记在盘子和杯子上。这两句表明作者决心以实际行动来实践他的诗歌思想,并希望后人能从他的诗中吸取力量。

此诗在艺术上有几点值得注意:一、诗中的议论与抒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二、叙事与描写结合紧密,不显痕迹;三、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四、结构紧凑,层次清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