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僧窗十肘长,解分眼界入他方。
尘襟偶脱公家事,鼻观重参佛土香。
寒日半收山着色,晚风无力水磨光。
幽寻已觉沧洲近,身外营营付一觞。

【注释】

窈窕:幽深的样子。

解分:能分辨。

尘襟:指世俗的情怀、烦恼。

山着色:山色被夕阳余晖映照得色彩斑斓,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沧洲:指隐士居所。

沧洲近:指隐居生活已经变得很近了。

营营:指繁忙、纷扰。

一觞(shāng):指一杯美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时所作,通过描绘晚登齐云阁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佛教的深刻思考和体悟。

首联“窈窕僧窗十肘长,解分眼界入他方。”描绘了齐云阁的深邃与壮丽。“窈窕”形容其高耸入云,宏伟壮观;“窗”则是指齐云阁上的观景台;“十肘长”则形容其规模之大,如同十肘般长。这里的“眼界”指的是视野,诗人通过观察远处的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辽阔。而“解分眼界入他方”则是说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能够将眼前的美景与远方的世界联系起来,感受到世界的广阔与美好。这两句诗既描绘了齐云阁的建筑特色,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颔联“尘襟偶脱公家事,鼻观重参佛土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灵变化。“尘襟”指的是世俗之情,诗人在登高的过程中,暂时摆脱了世俗的羁绊,心境变得宁静而淡泊;“鼻观”则是指嗅觉,这里指的是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佛教香气。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又展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颈联“寒日半收山着色,晚风无力水磨光。”则描绘了晚秋时节的景色。“寒日”指的是夕阳西下时的景象,“山着色”则是指夕阳将山染成了绚丽多彩的颜色;“晚风无力水磨光”则形容晚风轻轻吹拂,使水面泛起涟漪,仿佛是一面镜子在慢慢磨光。这两句诗既描绘了晚秋时节的自然景观,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感慨。

尾联“幽寻已觉沧洲近,身外营营付一觞。”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描述。“沧洲”指的是隐士的居所,“身外营营”则是指世俗之事纷纷扰扰。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这种远离喧嚣、静享天伦之乐的生活的向往与满足。而“付一觞”则表示诗人将一切烦恼都抛在脑后,只专注于享受这份宁静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齐云阁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心灵转变的记录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运用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