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危楼枕水滨,风烟入眼乱纷纷。
趁虚渔唱来成市,入垄田歌去作群。
阁雨云深山着帽,驾潮风急浪翻云。
寄言残夜明楼月,莫负胡床老使君。

南楼

百尺危楼枕水滨,风烟入眼乱纷纷。

趁虚渔唱来成市,入垄田歌去作群。

阁雨云深山着帽,驾潮风急浪翻云。

寄言残夜明楼月,莫负胡床老使君。

译文:

在百尺高楼上俯瞰着河流,眼前的景象如同一幅变幻莫测的画卷,风吹过时带来阵阵风烟,让人目不暇给。渔民趁着风头好,开始唱歌,歌声吸引了周围的人们聚集起来听,仿佛变成了一个集市一般热闹。随着天气转暗,乌云密布,山上的云雾似乎戴上了帽子,而当潮水上涨时,波涛汹涌,仿佛要将一切都卷入海浪之中。在这寂静的夜晚,仰望楼中的明月,我不禁思念起那些已经年迈的使君们。

赏析:

李弥逊的《南楼》是一首充满意境与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对南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情趣的热爱。

首句“百尺危楼枕水滨,风烟入眼乱纷纷”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动荡的自然景观之中。高楼临水,风烟缭绕,这种景象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远方的色彩。诗人用“乱纷纷”来形容风烟入眼的景象,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瞬息万变,也反映了诗人心境的复杂多变。

诗人通过描绘渔民的活动以及他们与自然的互动,进一步展示了南楼周边的生动场景。“趁虚渔唱来成市,入垄田歌去作群”两句,不仅展现了渔民们生活的忙碌与和谐,还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悟。

诗的后半部分,“阁雨云深山着帽,驾潮风急浪翻云”则通过更加壮阔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这里的“着帽”、“翻云”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交加、云海翻腾的壮观景象,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澎湃。

“寄言残夜明楼月,莫负胡床老使君”这两句则是全诗的高潮和点睛之笔。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留恋。同时,“莫负胡床老使君”一句,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往使君们的敬意和怀念。

《南楼》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南楼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对生活、自然和历史的深沉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和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