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擞尘衣访古踪,扪萝涉崄彻灵峰。
寒堆泰岳千岩雪,清绕方山十里松。
泉顶客回闻法鼓,云堂僧起动斋钟。
如来元现因明处,直在人天第一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即可。
“抖擞尘衣访古踪”意思是抖去尘衣,去寻找古代的遗迹;“灵峰”指泰山之巅。“扪萝涉险彻灵峰”的意思是手攀山藤,脚踏险道,直达泰山之巅。这两句写出了登山者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
“寒堆泰岳千岩雪,清绕方山十里松”。这两句描写的是泰山的景色。“寒堆泰岳千岩雪”中的“寒堆”指的是积雪。“寒堆”“泰岳”都是代指泰山。而“寒堆”与“千岩雪”连用,则写出了泰山冬季的雪景:白雪覆盖在群山峻岭之上,犹如堆积成小丘一般。
而“清绕方山十里松”,中的“清绕”“方山”也是代指泰安市境内的泰山风景名胜区。“十里松”是形容泰山松树的茂密程度。这两句写雪中松柏挺拔苍翠,生机勃勃的景象。
“泉顶客回闻法鼓,云堂僧起动斋钟”。“泉顶”指山顶上的泉水。“云堂”是寺庙的名称。“斋钟”是僧人进行礼拜、念经时的打更声。“客回”指的是游客返回。这两句写的是泰山顶上,游客听到寺院传来的晨钟暮鼓声时,便纷纷返回山下。这一句既写出了佛教圣地的庄严,也表现了游客对佛教的虔诚和向往。
“如来元现因明处”,“元现”、“因明”是关键词。“元现”是指佛祖的现身。“因明处”是讲佛教教义的地方。“明处”即光明之处。“元现因明”四字,既表明了泰山作为佛教圣地的历史地位,又表现了佛教教义对人们的影响。
最后一句“直在人天第一重”是说佛教思想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可以到达天堂和地狱的最上面一层。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答案】
译文:我抖去尘衣,踏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泰山脚下,开始攀登。
登上山顶后,我手攀山藤,脚踏险道,直达泰山之巅。
站在山顶上,我抬头仰望,只见皑皑白雪覆盖着泰岳的千座山峰;低头俯视,只见青松环绕着方圆数十里的方山。
我听到山下的泉水叮咚作响,仿佛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佛法;又听到远处寺院里传来阵阵钟声,仿佛是在召唤我们归去。
我沿着山路下山后,来到了山下的一座寺庙,那里有和尚正在念经拜佛,有的还在吃斋饭。
我想,佛祖就在这里出现,他的声音就在这座庙里响彻云霄。
赏析:诗以登泰山为线索贯穿始终,先描绘了一幅泰山雄伟壮丽的画面,再写了登山途中所见的奇景异景,以及登山者的感受。整首诗语言朴实流畅,情感真挚深沉,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佛教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