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风非焚轮,触石生孤云。
逍遥王真人,行行傲世纷。
斋戒断荤臭,日诵浮屠文。
敝袍游江海,耻与狐貉群。
吐纳全真气,鬓发垂如银。
十年临池学,自许登右军。
谦谦卑自牧,处约人皆欣。
扁舟忽云徂,欲扳心殷殷。
丈夫重诀别,儿女徒云云。
常闻释氏说,精进在殷勤。
红尘易汩没,跋涉惫力筋。
不如巢华山,修炼如老君。

【注释】:

  • 王仲求:即王羲之。
  • 斋戒、荤臭:指佛教的斋戒和荤腥。
  • 浮屠文:指佛教经典。
  • 敝袍:破旧的衣服。
  • 右军:指王羲之,因其曾任右军将军而得名。
  • 卑自牧:自我节制。
  • 扁舟:小船。
  • 殷殷:迫切的样子。
  • 精进:佛教用语,指修行努力不懈。
  • 红尘:指世俗社会。
  • 老君: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尊号。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述王羲之在修炼中的生活和心态,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和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

第一句“飘风非焚轮”,形象地描绘了王羲之在修炼过程中的坚定和执着,即使是猛烈的风也不会动摇他的决心。

第二句“触石生孤云”,进一步描绘了他修炼的艰辛和孤独。他在修炼过程中,不断地与自然斗争,但始终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

第三句“逍遥王真人”,赞美了王羲之的高洁品质,他的心境如同仙人一般自在超脱。

第四句“行行傲世纷”,展现了王羲之对于世俗纷争的不屑一顾,他的心中只有修炼和对道的追求。

第五句“斋戒断荤臭”,体现了王羲之对于修行的严谨态度,他坚持素食,以示清心寡欲。

第六句“日诵浮屠文”,则描绘了他每天虔诚诵读佛教经典的情景,体现了他对佛理的深刻理解和信仰。

第七至九句“敝袍游江海,耻与狐貉群”、“吐纳全真气,鬓发垂如银”、“十年临池学”,分别展现了王羲之在修炼过程中的艰苦付出、收获成果以及他对自己修炼成果的自豪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和超脱。

第十句“自许登右军”,表明了王羲之对自己未来成就的信心和期待,他相信自己能够像右军将军那样,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第十一句“谦谦卑自牧”,赞美了王羲之谦逊有礼的性格特点,他总是能够自我约束,保持低调。

第十二句“处约人皆欣”,则反映了王羲之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喜爱,他的言行举止都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

最后几句“扁舟忽云徂,欲扳心殷殷”、“丈夫重诀别,儿女徒云云”,则表达了王羲之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以及对朋友和家人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修行之路的坚定决心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王羲之修炼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高洁的品质、坚韧的精神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他未来的祝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