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过河霜雾深,冻入毛骨殊侵寻。
行人已苦长安道,俗眼徒惭季子金。
风月秦楼愁处别,莺花蜀国病中吟。
莫嗤今日西归计,直为重安亲老心。

这首诗是诗人在西归途中所写,表达了他对家国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

诗的第一句“北风过河霜雾深”描绘了一幅寒冷而荒凉的景象。北风呼啸而过,河水被冰封,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冷清。这里的“霜雾深”则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冻入毛骨殊侵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身体上的不适感。长时间的旅途让诗人感到身体上的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是心灵的煎熬。这里的“殊侵寻”意味着痛苦已经深入骨髓,难以摆脱。

第三句“行人已苦长安道”则是诗人对自己旅途艰辛的感慨。长安(今西安)作为当时的首都,路途艰险,生活艰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辛苦。

第四句“俗眼徒惭季子金”则是指诗人对世俗的眼光感到不满。季布曾因廉洁而闻名,但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并不追求世俗的认可,而是希望能够为家庭带来安宁。这里的“季子金”指的是季布的名声,而“俗眼”则是指普通人的看法。

第五句“风月秦楼愁处别”则描绘了诗人在秦楼(可能是指长安的某个建筑或景点)与家人告别的场景。这里的“风月”可以理解为自然景观,而“愁处别”则强调了离别时刻的悲伤和无奈。

最后一句“莺花蜀国病中吟”则是指诗人在蜀国(四川一带)因病痛而无法欣赏美景时的无奈。这里的“莺花”指的是春天的景色,而“蜀国病中吟”则表达了诗人因病痛而无法享受美景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旅途艰辛、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世俗眼光的不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诗人也通过表达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国家的关注来强调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