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轮随待十三州,青琐文章汗马牛。
喜见钱塘山水好,卜居为有荻花秋。
年来游宦无羁束,要醉海棠西入蜀。
侯门不惯扑车尘,犹忆画堂红映烛。
未易池中甘索寞,乍屈数旬聊自托。
牛刀行割武阳城,梦魂已到天章阁。
劝君强作岷峨客,莫念凤凰烟景隔。
归家重倚望湖楼,依前水浸吴天白。
【注释】:
- 丹轮:指马车,代指出行。
- 待十三州:等待十三个州的长官来迎接。
- 青琐:古代帝王所居宫门上的青色图案,这里指代朝廷。
- 汗牛: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多。
- 卜居为有荻花秋:选择在这里定居是因为荻花秋天的时候最美。
- 游宦无羁束:在官场上没有拘束。
- 要醉海棠西入蜀:想要喝醉酒然后向西进入巴蜀地区。
- 侯门不惯扑车尘:因为生活在侯门贵族中,不习惯尘土飞扬。
- 犹忆画堂红映烛:还记得曾经在画堂里红色的烛光。
- 未易池中甘索寞,乍屈数旬聊自托:“未能轻易地忍受清贫和寂寞,暂时委屈了几个月来寄托自己”。
- 牛刀行割武阳城:用屠牛的刀来处理武阳城的事情。
- 梦魂已到天章阁:梦境中已经到达天章阁。
- 劝君强作岷峨客:劝你努力去做一个岷峨的客人。
- 莫念凤凰烟景隔:不要思念凤凰城的烟云景色被阻隔了。
- 归家重倚望湖楼:回到家中再次倚靠在望湖楼上。
- 水浸吴天白:“吴天”泛指江南的天空,“水浸吴天白”形容天空湛蓝,水色如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心情以及祝愿。全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友情的珍视。
第一句“丹轮随待十三州”,描绘出一幅热闹非凡、充满期待的场景。”丹轮”代表的是马车,意味着诗人和朋友将会乘着马车前往十三州,这象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候十三州”则表明他们即将离开此地,前往未知的地方。
第二句“青琐文章汗马牛”,则是对朋友们才学和能力的高度赞扬。”青琐”通常指代皇宫大门上的青色花纹,象征着尊贵和权力。”文章”则是指学问和才能。”汗马牛”则表示他们的工作辛勤而努力,如同战马一般勇猛。
第三句“喜见钱塘山水好,卜居为有荻花秋”,则是对钱塘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钱塘山水”是杭州的著名景点,以其秀丽的山水著称。”卜居”则是一种选择生活的方式,意味着诗人和朋友选择了这个地方作为他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荻花秋”则描述了秋季荻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第四句“年来游宦无羁束”,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生活的无奈和感慨。”游宦”指的是四处游历并从事公务活动。”无羁束”则表示这种游历没有太多的束缚和压力。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五句“要醉海棠西入蜀”,则是表达了诗人想要借酒消愁的情绪。”醉海棠”则是一种美酒,象征着欢乐和愉悦。”西入蜀”则表示诗人将要离开这个地方,向西方进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助酒精来释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第六句“侯门不惯扑车尘,犹忆画堂红映烛”,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宫廷生活的不适应和怀念。”扑车尘”则是描述宫廷中的忙碌和喧嚣,与诗人在乡村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堂红映烛”则描绘了一种温馨和浪漫的场景,让人感到舒适和满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以及对宫廷生活的不适应。
第七句“未易池中甘索寞”,“未易”表示不容易或者不可能,”池中”则表示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甘索寞”则表示愿意接受这种生活的状态。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安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于追求事业的无奈。
第八句“乍屈数旬聊自托”,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暂时屈服和妥协的态度。”乍屈”表示突然的让步或妥协,而”数旬”则表示一段时间。”聊自托”则意味着在这种状态下只能暂时寄身于此。
第九句“牛刀行割武阳城”,是对前文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牛刀”则是指屠夫的刀具,象征着力量和权威。”武阳城”则是指地名,暗示了这次出行的目的和背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出行的信心和决心。
第十句“梦魂已到天章阁”,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和憧憬。”天章阁”是古代皇帝的书房,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梦魂已到”则表示梦想已经实现了,意味着未来的道路将更加光明和美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信心。
最后两句“劝君强作岷峨客,莫念凤凰烟景隔”,则是对诗人的鼓励和安慰。”岷峨客”是指居住在四川的人们,象征着一种坚韧和毅力的精神风貌。”凤凰烟景隔”则表示远离家乡和亲人,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们的鼓励和安慰,希望他们能够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们的关心和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