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以书戒子,子竟不若翁。
陶以诗责儿,儿只如顽童。
房公岂不智,集此书屏风。
堂基未及搆,手泽俱成空。
乃知贵胄门,美业真难终。
子虽有良质,须用磨琢功。
射御亦是学,不妨随元戎。
【注释】
- 援:指苏轼的父亲苏洵。2. 书戒子:给儿子的书信。3. 陶:即陶渊明。4. 顽童:不聪明的人。5. 房公:名房玄龄,唐代宰相。6. 贵胄门:显贵的家族。7. 良质:良好的资质。8. 磨琢功:磨炼才能。9. 射御:古代两种军事技能。10. 随元戎:跟随军队出征。元戎:古代军队首领之称。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苏轼送他的儿子苏盘赴金陵(今南京)任典务官的赠别诗。
首联“援以书戒子,子竟不若翁。”苏轼在送儿子时写了一封信,信中告诫儿子不要辜负父亲的希望,要努力进取。但儿子终究没有达到他父亲的期望。
颔联“陶以诗责儿,儿只如顽童。”苏轼用陶渊明的诗作为榜样教育儿子,但儿子却表现得像不懂事的孩子那样顽皮。
颈联“房公岂不智,集此书屏风。”苏轼认为房玄龄是个智者,但他收集了许多书籍,用来装饰自己的书房,却没有用来实际学习。
尾联“堂基未及搆,手泽俱成空。”苏轼感叹自己的学问虽然已经打下了基础,但是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手泽都成了空白。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儿子的期望和失望之情。他通过对比父亲和儿子的表现,强调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房玄龄等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