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采麦矣岷之阳,麦秀蕲兮登我场。岐岐而生自天产,两两而并维星祥。
我行其野逢酂长,酂长欣然持穗往。自言此穗实秀时,六稻俱垂惟麦仰。
晋之四穟唐六岐,虽有其物无其时。我君圣武绥万邦,我侯骏德为藩维。
君臣尧舜禹,十风五日雨。干戈偃息将兆和,拍手齐唱崆峒歌。

【赏析】

《瑞麦歌》,乐府旧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首二句,写麦子在岷江之阳生长,其秀美而高耸,令人仰慕,于是人们纷纷登场来收。“岐岐”二字,状麦穗之多,且生得茂盛。三、四句说这些麦穗是天产地生的,它们两两并排,如星之辉,预示着丰收。五、六句写农民收麦时,与酂长邂逅相遇。他们互相交谈,发现所种的都是麦子,而且都长得很高大,于是感叹说:我们种的都是好麦子呀!“唯麦仰”,犹言“唯麦独尊”。

中间两句,写晋朝四穟和唐朝的六岐,虽然都是麦子,但是却不能丰收。这两句诗中,作者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将晋朝比作尧舜禹,将唐朝比作皋陶。这种比喻,既表明了作者对这两位贤明君王的敬仰之情,又表达了自己对他们政绩的赞美之意。

后四句,写君臣之间关系融洽,如同尧舜禹一般;天下太平无事,犹如天上下雨一般。在这种环境下,百姓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拍手歌唱,歌颂他们的幸福生活。

【注释】

爰(yu)采麦 :采集麦子。

岷(mín)之阳:岷山南面的阳坡。

蕲(qí):通“祈”,希望。

岐(qí):同“岐”,岔道。

两(liǎnɡ)两:指麦子。

维:语气助词。

场(chánɡ):收割麦子的场所。

掾(yuàn):县令史。

掾:官名。

持穗:拿着麦穗。

自言:告诉。

秀时:丰收的时节。

四穟:指晋代张华所撰《博物志》中所载的四种谷类作物。

唐六岐:指唐代陆龟蒙所撰《耒庙碑》中所载的六种谷物。

骏德:美好的德行。

藩维:藩篱,比喻屏障。

十风五日雨:十天刮一次风,五天下一场雨。

干戈偃息:兵器被收起了。

将兆和:预示要和平了。

崆峒(kōng tòng)歌:即《击壤歌》。《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相传为舜击的一种乐器。“崆峒”一词,当是借用“击壤”的意思,表示歌颂太平盛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