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忆前身是谪仙,砚烦亲捧玉堂前。
如今再阅婵娟面,不觉人间五百年。

这首诗是一首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画杨妃扇
“画杨妃扇”是指描绘杨贵妃的扇子。杨贵妃(719-756)是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美女,以美艳著称。她的形象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唐代诗人的诗作中。这里的“画杨妃扇”可能指的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想象自己能够画出杨贵妃的形象,或者在画布上描绘出她的美貌。

第二句:颇忆前身是谪仙
“颇忆前身是谪仙”是诗人自比为仙人的意思。唐代诗人多有自称或被后人称为“谪仙”的,因为唐代诗人多有神仙般的超凡脱俗的气质。这里的“谪仙”可能是诗人对自己才华横溢、超群出众的自我评价。

第三句:砚烦亲捧玉堂前
“砚烦亲捧玉堂前”意味着诗人非常珍惜自己的作品,甚至亲手捧着去献给皇帝。这里的“玉堂”通常指代皇帝的宫殿,也用来形容文人雅士的书房。这里的“砚”是指研磨墨汁的工具,而“亲捧玉堂前”则表明诗人的作品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和赏识。

第四句:如今再阅婵娟面
“婵娟面”是形容女性的面容美好如月。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再次阅读杨贵妃的画像时,感受到了她的美丽。这里的“婵娟”也是用来形容女子貌美如花,而“面”则是脸面。

第五句:不觉人间五百年
最后一句“不觉人间五百年”表示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悟。这里的“人间”指的是人间世界,而“五百年”则是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在欣赏杨贵妃的画像时,感受到了时间的伟大和历史的沉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和历史变迁的认识。

综合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通过对杨贵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经历的理解。诗人将自己比作仙人,赞美了自己的才华和地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历史人物时所感受到的敬畏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