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霁穷秋,柴扃立清晓。
溪光照烟岫,未觉秋容老。
溪边乌臼林,他日没飞鸟。
浓绿半枯枝,殷红乱衰草。
摇落想骚人,洞庭风袅袅。

【解析】

此诗写秋景,以“积雨霁穷秋”开首,点明节序。次句“柴扃立清晓”,是说诗人在清晨开门时,发现院内柴门紧闭,只有几缕残阳斜射进来,照得庭院一片明亮。第三句“溪光照烟岫”,是说溪水映照着烟雾缭绕的山峰;第四句“未觉秋容老”,是说诗人没有感觉到秋天已经来临了。以下四句,写秋林景色。“溪边乌臼林”,是说溪边的松树、柏树、枫树林,都染上了一层殷红之色,像无数火炬似的;“他日没飞鸟”,是说这些树林里,不知什么时候飞来了成群的鸟儿,它们在树林中自由地飞翔。第五、六两句,写落叶和枯枝。“浓绿半枯枝”,“浓绿”是指树叶尚未凋落的绿色,“半枯枝”指已见枯萎的树枝。诗人看到这些浓绿与枯枝交错在一起,便想到自己年近五十,也不免有感伤之意。最后两句,写飘落的叶子。“摇落想骚人”,诗人想象屈原当年悲愤投江后,其遗落的衣襟被风吹起的样子,仿佛看到了他忧国忧民的形象。“洞庭风袅袅”。洞庭湖上的波涛风浪,轻轻摇曳着,荡漾着。这几句诗,从多方面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明净、幽静的境界中。全诗以景物为主,但景物中却融入了诗人的情感。

【答案】

译文:

早晨起来,推开柴门,只见天已大亮,院子里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之中。溪流里的水珠反射着晨光,把烟雾中的山岭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明亮。远处的山峰上,还有那点点余晖。溪边松柏柏枫的树林,被夕阳余辉映照出一片殷红。树林里,不知什么时候飞来了一群鸟儿,它们欢快地在空中盘旋,在树间跳跃,在枝头歌唱,它们在树林中自由地飞翔。那些浓绿的松柏和苍劲的枫树之间,长着许多半死的枝条。诗人看见这些浓绿与枯枝交错在一起,不由得感叹自己已经年近五十,难免要产生一些感慨。诗人想起屈原当年悲愤投江后,其遗落的衣襟被风吹起的样子,仿佛看到了他忧国忧民的形象。洞庭湖上波涛起伏,风浪轻轻摇曳着,荡漾着。

赏析:

这首诗写秋景,以景物为主,但景物中却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全诗以景物为主,但景物中却融入了诗人的情感。

首联“积雨霁穷秋,柴扃立清晓。”开篇便点出节序:“秋”,为下文铺垫。“积雨霁穷秋”,说明此时已是深秋季节。“柴扃立清晓”,是说诗人在清晨开门时,发现院内柴门紧闭,只有几缕残阳斜射进来。这里写出了秋日清晨的宁静,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精神面貌,给人以启迪。

颔联“溪光照烟岫,未觉秋容老。”写诗人在清晨打开柴门,看到院内柴门紧闭,只有几缕残阳斜射进来。溪水里的水珠反射着晨光,把烟雾中的山岭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明亮。远处的山峰上,还有那点点余晖。溪边松柏柏枫的树林,被夕阳余辉映照出一片殷红。树林里,不知什么时候飞来了一群鸟儿,它们欢快地在空中盘旋,在树间跳跃,在枝头歌唱,它们在树林中自由地飞翔。那些浓绿的松柏和苍劲的枫树之间,长着许多半死的枝条。诗人看见这些浓绿与枯枝交错在一起,不由得感叹自己已经年近五十,难免要产生一些感慨。

颈联“溪边乌臼林,他日没飞鸟。”写溪边的松树、柏树、枫树林,都染上了一层殷红之色,像无数火炬似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飞来了成群的鸟儿,它们在树林中自由地飞翔。

尾联“浓绿半枯枝,殷红乱衰草。”浓绿与枯枝交错在一起,不由得感叹自己已经年近五十,难免要产生一些感慨。诗人想起屈原当年悲愤投江后,其遗落的衣襟被风吹起的样子,仿佛看到了他忧国忧民的形象。洞庭湖上波涛起伏,风浪轻轻摇曳着,荡漾着。

整首诗歌语言朴素,意境优美,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心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