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向晚留,山雨凌晓濯。
花明红欲坠,松净翠可握。
未觉人意宽,独喜鸟声乐。
平生麋鹿性,避地谐丘壑。
复接翁季友,诗文剩酬酢。
萝门邃宜步,洼樽深可酌。
不闻杖屦过,无乃厌硗确。
愿承名理谈,煮茗破昏浊。
【注释】
招士:招纳贤士。特似:似乎,好像。表:指代词,这里指诗题或诗篇。
向晚留:傍晚时留下。凌晓濯:早晨洗涤。
花明红欲坠:鲜花盛开,红色鲜艳欲坠。松净翠可握:松树的绿颜色清新可爱,可以用手去抓握。
未觉人意宽:没有感觉到人们的心情多么宽宏。独喜鸟声乐:独自喜欢鸟儿的鸣叫声。
平生麋鹿性:平生以来,我就有像麋鹿一样的生活本性,即隐居山林、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避地谐丘壑:避开世俗的喧嚣,在山间田野寻找一个清幽之所。
复接翁季友,诗文剩酬酢:我又结交了老翁和年轻的朋友,诗文往来,应酬频繁。酬酢:指相互酬答、应酬。
萝门邃宜步:那通往萝门的路径很深远,适宜散步。萝门:地名,具体所指不详。
洼樽深可酌:酒坛里的酒很深,可以倒出来喝。洼樽:低矮的酒瓶。
不闻杖屦过:没有听到拄着拐杖走路的声音。杖屦:拄着拐杖。
无乃厌硗确:莫非是厌倦了土地贫瘠坚硬吗?
愿承名理谈:愿意接受你谈论那些道理。
煮茗破昏浊:用烧茶来消除心中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联写山中云雨之景,颔联写山水之美,颈联写隐者自得其乐之情,尾联写隐者与友人相交往之乐。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恬淡宁静,富有哲理,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首联“山云向晚留,山雨凌晓濯”,以“山云”起兴,写出了作者对山中的景色产生了兴趣,想要去领略一下其中的奥妙。这里的“向晚”与“凌晓”都是时间状语,“留”与“濯”则都是动词,描绘出了一幅山水交融的画面。接着又以“花明红欲坠,松净翠可握”两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的议论。“花明红欲坠”,是写花的美丽,但是美丽的东西往往容易凋零,这也就暗示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松树的绿颜色清新可爱,可以用手去抓握,这就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自然的欣赏,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的热爱。
接下来的句子“未觉人意宽,独喜鸟声乐”,则是在描写自己的心境。在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而是通过对于人世间繁华世界的对比,来突出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未觉”一词表明了作者的无知和天真,他并不知道人间的繁华世界是多么的虚伪和丑陋,他只是单纯地享受着眼前的自然美景和鸟儿的欢歌。这里的“人意宽”和“鸟声乐”都是反衬,用来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快乐。
然后是“平生麋鹿性,避地谐丘壑”,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生来就有着像麋鹿一样的生活本性,那就是远离尘嚣,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里的“避地”就是躲避世俗的纷扰,选择隐居生活的意思。而“谐”则有和谐之意,表示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全文主题的升华:“复接翁季友,诗文剩酬酢;萝门邃宜步,洼樽深可酌。”这里说的是,我又结交了老翁和年轻的朋友,我们之间诗文交流非常频繁;通往萝门的路径又长又深,适合我们散步饮酒。这里既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展示了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恬淡,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和人文关怀。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理解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