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出处略相同,名在丹台第几重。
欲富未能求五牸,为贫聊且受三钟。
寒灰复焰惭安国,穷鬼何知笑伯龙。
泛宅浮家苕霅上,一觞一咏可从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的文坛领袖,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散文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十年出处略相同,名在丹台第几重。
译文:十年间,我们的去向(仕途)基本相同,名字在朝廷中的地位(官职)相差无几。
注释:出处,这里指仕途;丹台,古代神话中的天宫,这里借指朝廷;第一句说他们在这十年之间,仕途经历大致相同。欲富未能求五牸,为贫聊且受三钟。
译文:想要致富但尚未实现,贫穷时暂且过着清苦的生活。
注释:五牸,古时候用牛作为耕作的工具,五牸是指养了五头牛。这句话意思是说他曾经有过富裕的生活愿望,但未能如愿以偿;而当他穷困时,也只能过上简朴的生活。寒灰复焰惭安国,穷鬼何知笑伯龙。
译文:惭愧的是曾经的雄心壮志如今已经化为乌有,连最卑微的穷鬼都嘲笑我的无能。
注释:寒灰,比喻已失去生机的事物。安国,这里指国家安定,暗喻自己的雄心壮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的理想和抱负感到羞愧和失望的情绪。泛宅浮家苕霅上,一觞一咏可从容。
译文:我如今只能够漂泊不定地生活,有时在苕霅江上来来去去;我可以悠闲地饮酒吟诗,享受片刻的宁静。
注释:苕霅,即苕溪和霅溪,都是江南一带的河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苏轼一生宦海沉浮的感慨。前两句描述了他与元叔相似的人生经历和相同的境遇,体现了他对于名利的追求和对于贫困生活的无奈。第三句表达了他对过去理想和抱负的惭愧和失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他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悠闲自得的心情,展现了他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于宁静生活的珍惜。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也揭示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