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县二十里,路平时正春。
四山唯有石,一寺更无尘。
融结疑天意,经营忆古人。
但知安乐处,何必是金身。

【注释】

龟峰精舍:精舍,佛寺的别称。龟峰,在江西新建县东北。

去县二十里:去,离;县,指新建县;二十里,约一百五十里。

路平:道路平坦。

四山唯有石:四,泛指;石,指岩石。

一寺更无尘:一,单数,只;一僧。

融结疑天意:融结,融合、凝结;天意,上天的意志。

经营忆古人:经营,经营筹划;古人,指前人。

但知安乐处:但,只;安乐处,指修行修道得心应手的地方。

何必是金身:不必,不需要;是,表判断的语气词;金身,指佛教中佛像。

【赏析】

此诗首联两句写景,颔联二句叙事,颈联二句写情,末联二句写理。全诗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先写景后抒情,以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归隐的情怀。

“去县二十里,路平时正春。”首联写龟峰精舍离县城二十里,春天时山路平坦,景色宜人。这是龟峰精舍的地理位置以及春季时的自然景色。

“四山唯有石,一寺更无尘。”颔联写龟峰精舍周围只有岩石,而一座寺庙却格外清新无尘。这是对龟峰精舍周边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其与世俗的隔绝和清净的特点。

“融结疑天意,经营忆古人。”颈联写作者觉得龟峰精舍周围的景色像大自然一样融合而成,似乎都是上天的意愿;同时,作者也回忆古代僧人的经营和修为,表达了对前人的敬仰之情。这两句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前人智慧和修为的崇敬。

“但知安乐处,何必是金身。”尾联二句写作者认为只要能够安心修行、得心应手的地方就是真正的金身,不必追求外在的华丽装饰。这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人生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通过描绘龟峰精舍周围的景色以及作者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归隐山林、修身养性的情怀。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前人智慧的崇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