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画鱼癖,诗社寻楚狂。
真成戏新荷,径欲穿垂杨。
馀生堕辙中,恍然得濠梁。
寓兴亦差乐,江湖庶相忘。
【诗句释义】
谁(谁)有画鱼癖,诗社寻楚狂。(谁能有画鱼的爱好?在诗社中寻找楚狂人。)
真成戏新荷,径欲穿垂杨。(真像是在水中嬉戏的新荷,想要穿过垂杨柳枝。)
馀生堕辙中,恍然得濠梁。(余下的一生陷入车辙之中,恍如从濠水的桥梁上忽然坠落。)
寓兴亦差乐,江湖庶相忘。(寄托兴致也是快乐的,希望在江湖间可以忘掉一切。)
【翻译】
谁能有画鱼的爱好?在诗社中寻找楚狂人。
真像是在水中嬉戏的新荷,想要穿过垂杨柳枝。
余下的人生陷入车辙之中,恍如从濠水的桥梁上忽然坠落。
寄托兴致也是快乐的,希望在江湖间可以忘掉一切。
注释:
- 谁(谁):疑问代词,指诗人自己。
- 画鱼癖:喜爱画鱼的爱好。
- 诗社:诗人结集的团体。
- 楚狂人: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大夫,以忧国忧民著称,曾因遭排挤而流放江南,最后投汨罗江死。后世多用“楚狂”来泛指才子或志士仁人。
- 真成戏新荷:像在水中嬉戏的新荷一样。
- 径欲穿垂杨:就像要穿过垂杨树那样。
- 馀生堕辙中:余生的岁月陷入了车辙之中。
- 恍然:形容突然、不觉的样子。
- 濠梁:濠水边的桥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写于他游历江南时。全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一、首句点明主题
诗歌的第一句“谁有画鱼癖,诗社寻楚狂。”明确指出了主题。这里的“谁”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有着绘画鱼的爱好,并且喜欢在诗社中寻找那些才华横溢的楚狂人。这两句话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和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二、第二句深化主题
诗歌的第二句“真成戏新荷,径欲穿垂杨。”进一步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对话。他们像新荷一样在水中嬉戏,又好像要穿越垂杨柳枝,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由。
三、第三句揭示情感困境
接下来的第三句“馀生堕辙中,恍然得濠梁。”揭示了诗人的情感困境。他曾一度陷入人生的低谷,如同掉入车辙之中无法自拔。然而,在与友人的对话中,他仿佛看到了濠水的桥梁,重新找回了自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快乐。
四、第四句表达寄托情怀
诗歌的第四句“寓兴亦差乐,江湖庶相忘。”表达了诗人对于寄托情怀的看法。他认为,只要心中有所寄托,生活就充满了乐趣。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在江湖间忘记一切烦恼,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与友人的对话,展示了他对艺术和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