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白云乡,地与人境异。
金卮老翁泉,玉盘秋水芰。
谁欤肯下食,三仙入梦寐。
一笑谓我言,随处类投畀。
蟆颐霜雪山,危步踏森翠。
山间多君子,一饭岂易致。
诗书宽褐姿,曾何问名位。
家传元祐学,口语自妩媚。
颇识李夫子,一官若无意。
善恶政亦殊,天心各缘类。
大哉圣人经,春秋不书瑞。
但得好麦禾,风雨烦笔记。
屡书不一书,金玉文彩被。
物物胡为来,根荄异形气。
便欲献天子,明时乞宣示。
斯文傥有作,士子歌既醉。
我亦采民言,请付图牒吏。
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他是一位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三仙白云乡,地与人境异。——这里的“三仙”指的是道教中的三位仙人,他们居住在白云之中。而“地与人境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仙境的向往之情。
金卮老翁泉,玉盘秋水芰。——这里的“金卮”、“老翁”、“泉水”、“秋水”和“芰”都是诗人用来描绘仙境的意象。
谁欤肯下食,三仙入梦寐。——这里的“谁欤”是诗人在询问仙境中是否存在着人类。而“三仙入梦寐”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仙境的神秘感。
一笑谓我言,随处类投畀。——这里的“一笑”是诗人对于仙境中人们的友善态度的赞美。而“随处类投畀”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仙境的向往之情。
蟆颐霜雪山,危步踏森翠。——这里的“蟆颐”是诗人用来描绘仙境中的景色的。而“霜雪山”、“危步踏森翠”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仙境的神奇感受。
山间多君子,一饭岂易致。——这里的“山间多君子”是诗人用来表达他对仙境中人们品质的赞美。而“一饭岂易致”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仙境中人们的珍视之情。
诗书宽褐姿,曾何问名位。——这里的“诗书宽褐姿”是诗人用来描述仙境中人们的文化修养。而“曾何问名位”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仙境中人们谦逊的品质的赞赏。
家传元祐学,口语自妩媚。——这里的“家传元祐学”是指诗人家族世代相传的学问。而“口语自妩媚”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学问的喜爱之情。
颇识李夫子,一官若无意。——这里的“李夫子”是指诗人的老师或者朋友,他对于官场的冷漠态度让诗人感到敬佩。而“一官若无意”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态度的赞扬。
善恶政亦殊,天心各缘类。——这里的“善恶政亦殊”是指政治的好坏与人的本性无关。而“天心各缘类”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观点的理解和支持。
大哉圣人经,春秋不书瑞。——这里的“大哉圣人经”是指圣人的经典著作非常伟大。而“春秋不书瑞”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看法的质疑和思考。
但得好麦禾,风雨烦笔记。——这里的“好麦禾”是指丰收的庄稼。而“风雨烦笔记”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关注。
屡书不一书,金玉文彩被。——这里的“屡书不一书”是指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反复修改。而“金玉文彩被”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作品精美绝伦的赞美。
物物胡为来,根荄异形气。——这里的“物物胡为来”是指万物都来到世间的原因。而“根荄异形气”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多样性的赞叹和欣赏。
便欲献天子,明时乞宣示。——这里的“献天子”是指向帝王进献自己的意见或主张。而“明时乞宣示”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被皇帝采纳并公示于世的愿望。
斯文傥有作,士子歌既醉。——这里的“斯文”是指学术和文化。而“士子歌既醉”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文人墨客能够畅所欲言、自由创作的赞美和向往。
我亦采民言,请付图牒吏。——这里的“采民言”是指采集民间的意见和建议。而“请付图牒吏”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将民间的智慧和智慧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期待和努力。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仙境中的美景、人物、文化等方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民间智慧的关注和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