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物三禅胜,丛林十里村。
寺僧晨扫地,樵客夜过门。
瑞像西山映,乾文北斗翻。
名场薰灶突,怅望塔中尊。

【注释】

境物三禅胜: 境,指佛的境界;物,指万物;禅胜,即禅悟之妙。

丛林十里村: 丛林,指佛教寺院;十里村,指村庄;这里形容寺院所在之处,四周环绕着许多村庄。

寺僧晨扫地: 寺僧,指寺院中的僧人;晨扫地,指清晨时打扫寺院的卫生;这是寺院中僧人的一种日常活动。

樵客夜过门: 樵客,指打柴的人;夜过门,指夜晚来到寺院门前;这是来烧香拜佛的游客。

瑞像西山映: 瑞像,指佛像;西山映,指在西山的背景下,映衬出佛像的庄严神圣;这是对佛像的一种赞美。

乾文北斗翻: 乾文,指天象;北斗翻,指北斗星翻转;这里用北斗星的象征意义,来形容佛祖的崇高地位。

名场薰灶突: 名场,指寺庙;薰灶突,指熏烤香火;这里用熏烤香火的场景,来形容寺庙中僧人诵经念佛的氛围。

怅望塔中尊: 怅望,指仰望;塔中尊,指塔内供奉的神祇;这里用仰望塔中神祇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法和宗教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寺院景象和僧侣生活的诗歌。首句”境物三禅胜”,点明了诗的主题是描写寺院的景象;次句”丛林十里村”,则具体描绘了寺院周围的风景;第三句”寺僧晨扫地”,表现了僧侣们勤恳劳作的情景;第四句”樵客夜过门”,展现了外来游客前来参拜的情景;第五六句”瑞像西山映,乾文北斗翻”,分别赞美了佛像的庄严神圣和北斗星的尊贵地位;最后两句”名场薰灶突,怅望塔中尊”,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和宗教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景色、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出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寺院画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