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雨忽过渐细微,冉冉傍马残云飞。
乱溪争流经屡渡,近水短畦菘叶肥。
跻攲到寺石磴滑,红叶拥门人迹稀。
升堂坐定闻鱼鼓,亦传斋钵慰我饥。
久阴忽开日色薄,初见竹影摇窗扉。
开山宝塔真相在,瞻拜入炉香霏霏。
塔前苍松尽手植,到今百尺森相围。
登览未尽夜气冷,拂榻置枕舒寝衣。
明星耿耿东方白,仆夫结束马已鞿。
老僧送客有勤意,静境幸到何遽归。
过兴德寺
行雨忽过渐细微,冉冉傍马残云飞。
乱溪争流经屡渡,近水短畦菘叶肥。
跻攲到寺石磴滑,红叶拥门人迹稀。
升堂坐定闻鱼鼓,亦传斋钵慰我饥。
久阴忽开日色薄,初见竹影摇窗扉。
开山宝塔真相在,瞻拜入炉香霏霏。
塔前苍松尽手植,到今百尺森相围。
登览未尽夜气冷,拂榻置枕舒寝衣。
明星耿耿东方白,仆夫结束马已鞿。
老僧送客有勤意,静境幸到何遽归。
注释:
【注释】
①行雨:雨势大而急。忽过:忽然消失。冉冉:缓缓。傍:靠近。
②争流:争先恐后地流淌。经:经过。
③跻(jī):攀登。欹(qī):倾斜。
④石磴(dèng):石台阶,磴。
⑤红:(一作“红颜”,一说“红叶”。)叶:落叶。拥:围绕。
⑥斋钵:僧人用的食具,也指僧人。
⑦耿耿:明亮的样子。东方白:太阳出来了。鞿(wěi):马勒口,即嚼子。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兴福寺的所见所感。
首联“行雨忽过渐细微,冉冉傍马残云飞。”描写的是春雨过后的景象。春雨过后,天空放晴,阳光明媚,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诗人骑着马沿着山路前行,只见天空中的云彩渐渐变得稀疏,最后消散在远方。这时,他突然发现路边的一棵古树旁停着一只鸟儿,它正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在欣赏眼前的美景。这种景色给诗人带来了一种宁静的感觉,使他心情愉悦。
颔联“乱溪争流经屡渡,近水短畦菘叶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观。诗人继续沿着山路前行,只见前方出现了一条小溪。因为下雨的缘故,小溪里的水流湍急起来,形成了一道道急流。为了过河,人们纷纷渡河而过,留下了许多脚印。不远处,一片绿油油的水田映入眼帘,那是一片菜地,上面种植着新鲜的青菜,看起来非常诱人。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欣赏起来。
颈联“跻(ji)欹(qī)到寺石磴滑,红叶拥门人迹稀。”描述了进入寺院后的情景。诗人来到了寺院门口,发现石阶湿滑,不易攀登。于是,他只好小心翼翼地攀爬而上。当他爬到一半时,突然发现门前聚集了许多僧人和游客。他们有的在交谈,有的在欣赏周围的美景,还有的在拍照留念。这些景象让诗人感到既惊讶又有趣。突然,他注意到门前有几棵高大的松树,树上挂满了红色的叶子,仿佛是给寺院增添了更多的喜庆气氛。
此联描绘的是进入寺院后的情景。诗人来到寺院门口,看到门前聚集了许多僧人和游客。他们有的在交谈,有的在欣赏周围的美景,还有的在拍照留念。这些景象让诗人感到既惊讶又有趣。突然,他注意到门前有几棵高大的松树,树上挂满了红色的叶子,仿佛是给寺院增添了更多的喜庆气氛。
尾联“升堂坐定闻鱼鼓,亦传斋钵慰我饥”描绘了在寺院中的经历。诗人终于登上了大殿,坐在殿内聆听和尚们击打鱼鼓、念诵佛经的声音。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寺庙里传来的斋饭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这些食物不仅美味可口还让人感到非常满足。
尾联“久阴忽开日色薄,初见竹影摇窗扉。”描述了诗人离开寺院时的情况。久雨后的晴天终于来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诗人走出寺院大门,发现外面的景色也非常美丽。远处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壮丽;近处的田野在阳光的照射下也变得更加鲜绿。此时,一阵微风吹来,竹林里的竹影子开始摇曳不定。他站在窗前欣赏着这一切美好的景色,感叹不已。
尾联“开山宝塔真相在,瞻拜入炉香霏霏”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寺院的情景。在离开寺院之前,他特意去参观了开山宝塔。这座塔非常高大壮观,塔身雕刻精美、结构复杂。他走上前去瞻仰这座塔并进行了一次虔诚的祈祷和祝福。随后,他又前往香炉台前烧了一炷香。随着烟熏的升起,整个寺院都被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
尾联“塔前苍松尽手植,到今百尺森相围”描述了寺院内的树木生长情况。在寺院里随处可见各种树木,包括松树、柏树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巨大的松树了,它们生长得十分茂盛、枝繁叶茂。有的树干已经长到了百尺的高度,互相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这些树木为整个寺院营造了一个幽静而舒适的环境,使得这里成为一个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地方。
尾联“登览未尽夜气冷,拂榻置枕舒寝衣”描述了诗人夜晚的感受。当太阳完全落下之后,整个寺院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之中。虽然天气已经很冷了,但诗人却觉得这股寒气并不刺骨。他躺在自己的床上,用被子盖好自己的肩膀和膝盖部位,然后放下枕头让自己舒服地躺下来睡觉。
尾联“明星耿耿东方白,仆夫结束马已鞿。”描绘了诗人第二天早晨的情景。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就起床准备出发去其他地方了。当他走到门口时才发现自己的马匹已经准备好了要出发了。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