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下得馀薪,便可歌南风。
参差长路铎,鼓乐俄相同。
一弃一流落,悠然会天工。
始知盛衰际,遇与不遇中。
风清月正好,爽晤聊从容。
岂意接心期,赏叹如云龙。
千载瞬息尔,转盼归虚空。
何适非适然,神交付冥鸿。
【注释】
(1)采石:指唐代诗人李白、杜甫曾于此地游。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中也有“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之句,可见李白、杜甫均曾游此。
(2)三题:即《登金陵凤凰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二诗和《登金陵凤凰台》。
(3)爨下:即烧木炭处。
(4)南风:指《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中的“我吟君咏皆自得”。
(5)铎:古代一种用金属制的发声器具。
(6)参差:长短不齐貌。
(7)天工:天然造化。
(8)流落:失意、落魄。
(9)悠然:形容神态安详自在的样子。
(10)际:遇合时机。
(11)遇与不遇:指人生得意与否。
(12)风清月好:天气晴好,月光明亮。
(13)爽晤:爽快交谈。
(14)云龙:指《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句。
(15)瞬息:极短的时间。
(16)适然:自然、随遇而安的样子。
(17)冥鸿:指《归园田居》中的“飞鸟相与还”句。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写于唐玄宗天宝末年(755年左右)。当时李白已过四十,在政治舞台上屡受挫折,仕途不顺,生活困顿。此诗是李白在采石矶游览时写的,抒发了他在政治上的失落感。
前四句写自己登上采石矶的所见所感。“爨下得余薪”,“爨”即灶,“余薪”指残存下来的柴火。这四句意思是说:在采石矶烧木柴的地方得到了一些剩余的柴火,就足以唱起南风来了。南风,在这里比喻政治上的成功,这里又是指自己的诗作受到人们的喜爱。
中间四句写自己对人生遭遇的感慨。“长路铎鼓同声应”,“长路”,指漫长的道路,也指旅途;铎鼓,是行军时所用的号角;同声应,意指沿途的将士都来响应。这里的意思是说:在漫长的道路上听到的号角声都是一样,说明路途遥远,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接着两句,意思更加深刻,“一弃一流落,悠然会天工。”这四句是说:一旦放弃,就会沦落;而悠然自在地领悟了天地间的奥秘。这里的“悠然”二字,既表现了作者的超然物外之态,也暗示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深深感慨。
后四句写诗人对于人生遭际的认识。“始知盛衰际,遇与不遇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盛衰,在于是否遇到知己或小人。“不遇”即“遇不遇”,指人的命运好坏。
下面四句,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风清月正好,爽晤聊从容。”“风清月正好”,指美好的自然环境;“爽晤”意为愉快地交谈,这里暗含着诗人心情舒畅的意思;“聊从容”则表示诗人心情的轻松自在。
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收束全诗,表达自己的观点。“岂意接心期,赏叹如云龙。”意思是说:哪里料到要与某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呢?但一经接触,便被其才华所折服,真是令人赏叹不已!“云龙”原指天上的云彩和龙,这里比喻才德高深的人。这四句是说:没想到要与某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但一经接触,便被其才华所折服。
尾联四句写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认识。“千载瞬息尔,转盼归虚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转眼之间千年已经过去,转瞬之间一切都归于虚无,这是多么短暂!“何适非适然,神交冥鸿。”这两句的意思是:哪里有什么不适?神交于天地之间,就像大雁一样自在。“何适非适然”,意思是哪里有什么不适呢?“神交”指精神上交流,“冥鸿”本指鸿雁一类的大鸟,后来多用来形容书信往来。这两句是说:精神上与天地万物交融在一起,就像大雁一样自由自在。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一生坎坷的政治历程。全诗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哲理性,是李白诗歌中的佳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