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骨已朽,来者非一人。
箫声起孤凤,抑按皆清新。
松阴贮老月,藓晕涵苍磷。
崎岖固有属,千载无纤尘。
物物吾已矣,今昔是可均。
何当事一廛,顾水终为邻。

子瞻参寥太虚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窦郡朱宿三诗韵各有所赋参寥录以相示余将游焉用次其韵

注释:

  • 子瞻:苏轼,字子瞻。
  • 参寥:赵师雄,字参寥。
  • 太虚:指佛家“真空”的哲学观念。
  • 惠山:位于无锡市西郊,为著名风景名胜区。
  • 录以相示:把诗作抄录下来给我看。
  • 游焉:游览那里。
  • 用次其韵:按照这些韵脚来写这首诗。

译文:
苏轼和赵师雄一同游览了惠山,并创作了一首诗歌。

诗句释义:

  • 三子骨已朽,来者非一人。
  • “三子”指的是苏轼、赵师雄和其他人。“骨已朽”表示他们已经去世,不再存在。“来者非一人”意味着未来的人不是只有他们自己。这句话可能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
  • 箫声起孤凤,抑按皆清新。
  • “箫声”是指吹奏萧的声音。“孤凤”比喻独树一帜的才能或风采。“抑按皆清新”表示萧声悠扬,抑扬顿挫之间都流露出清新的感觉。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音乐的美妙和作者的音乐造诣。
  • 松阴贮老月,藓晕涵苍磷。
  • “松阴”是指松树林下的阴影。“老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藓晕涵苍磷”形容月光照射下,苔藓上的阴影显得更加鲜明,仿佛蕴含着古老的气息。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象。
  • 崎岖固有属,千载无纤尘。
  • “崎岖”表示坎坷不平。“固有属”暗示这些坎坷是自然存在的,无需人为创造。“千载无纤尘”表示经过漫长的岁月,这里的环境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美丽和纯净。这句话表达了对大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
  • 物物吾已矣,今昔是可均。
  • “物物”指的是世间的一切事物。“吾已矣”表示我已经离去或者已经结束。“今昔是可均”意味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观念。
  • 何当事一廛,顾水终为邻。
  • “事一廛”是指居住在一个地方。“顾水终为邻”表示尽管水边的风景如此迷人,但最终仍然会与它成为邻居。这句话表达了对生活的一种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惠山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如“箫声起孤凤”、“松阴贮老月”、“藓晕涵苍磷”,这些都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古今变化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观念的思考。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哲理思考,又不乏优美的艺术表现,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