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从空儋出,莫逐赪颜归。
既谢爨无烟,此外将何为。
堂堂十六年,子孙反无依。
莫作如是见,随遇聊差池。
【注】:朝从空儋出,莫逐赪颜归。
朝从空儋出——朝从空山而出,暮宿荒村;
莫逐赪颜归——莫追逐红尘中的荣华富贵而回乡。
既谢爨无烟,此外将何为?
既谢爨无烟,指烧饭时没有柴火,炊烟不起;
此外将何为,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作为?
堂堂十六年,子孙反无依。
堂堂十六年,指一生的时间;
子孙反无依,指子孙反而无依靠。
莫作如是见,随遇聊差池。
莫作如是见,不要这样认识自己;
随遇聊差池,随波逐流,勉强应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十首诗都是仿效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写法,写诗人自己的思想感受。全篇用“空”、“无”、“是”等否定词语开头,以“莫作如是见”作结,构成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完整结构,表现诗人不随世俗、不趋名利的思想感情。
首联“朝从空山出,莫逐红尘还”,是说诗人早晨离开山村,到外边去干一番事业(或做官),傍晚回到家乡的时候,又像当初一样地回到农村去了。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空山”,指庐山一带的山,相传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曾做过彭泽县令,他不愿与官场同流合污,就辞官退隐于田园,自称“五柳先生”。二是“红尘”,指尘世的繁华世界。这两个典故,都用来比喻仕途生活。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来表明,自己虽然离开了官场,却依然向往着官场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只是由于“朝从空山出,莫逐红尘还”,所以不能象陶渊明那样过上隐居的生活罢了。
颔联“谢灶无烟后,更有何人哉?”意思是:烧饭没有柴火,炊烟也起不来,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东西呢?这是用“谢灶无烟”这个典故来说服自己,表示决心不再向官场献媚求荣。
颈联“堂堂十六年,子孙犹无依。”意思是:自己活了整整十六年,但子孙们却一点依靠都没有了。这是用“堂堂十六年”这个典故来说服自己,表示自己虽然活了那么多年,但是子孙们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还是一无所有。
尾联“莫作如是观,随缘且任移”,意思是:不要总是把自己当成是这个样子,要顺其自然,随便应付一下。这是用“莫作如是见”这个典故来说服自己,表示自己要随遇而安。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方面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采用了否定句式。诗中用“空”、“无”、“是”等否定词语开头,以“莫作如是见”作结,构成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完整结构,表现诗人不随世俗、不趋名利的思想感情。二是运用了典故。诗中用到了陶渊明的典故和“谢灶无烟”这个典故,使诗句更加富有文采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