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一掩翠参差,路入桃源客意迷。
江雾晓分山远近,浦鸥闲送棹东西。
颇欣岭表佳泉石,闻道江南多鼓鼙。
稚子候门应念我,提携来共此幽栖。
【诗句释义】
第一重:层层叠叠的绿树在远处参差排列,小路通向桃源人意已迷。
第二重:江雾在清晨时分将山的远近区分开来,浦上的鸥鸟悠闲地送别着船向东西。
第三重:我非常欣悦岭表(指广东一带)的佳泉石,听说江南(即指江西一带)多鼓鼙(古代军中打击用的小木棍)。
第四重:小孩子等候在门口想念着我,提携来和我一起在这幽静的地方居住。
【译文】
一层又一层的绿色树木参差不齐,进入小径就像走进了桃花源一般使人神迷。
江上的雾气到早晨才分清远山近岸,江边鸥鸟闲散地飞来飞去送行舟向东西。
很喜爱岭南(广东一带)那清冽甘美的泉水和奇秀的石头,听说江南那里经常战乱鼓声震天。
小孩儿站在门外盼望着我归来,提着我的衣襟一起来到这安静的隐居之所。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退居赣县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首联“一重一掩翠参差,路入桃源客意迷”,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一重一掩”是指层层叠叠的绿树,它们在远处交错排布,形成了一种错落有致的美。而“翠参差”则形容这些绿树的颜色,它们深浅不一,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这样的景色让人不禁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中。然而,正当诗人沉醉于这美景时,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路入桃源客意迷”。这句诗中的“路入桃源”是指诗人误入了一个地方,而“客意迷”则表示他此时的心情有些恍惚,仿佛忘记了自己是身在何处。这种情感的变化让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气息。
颔联“江雾晓分山远近,浦鸥闲送棹东西”,进一步描绘了江面上的景色。这里的“江雾晓分山远近”是指清晨时分,江上的雾气将远处的山峰分割成一个个模糊的影子,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朦胧而神秘。而“浦鸥闲送棹东西”则描述了江鸥在水中自由飞翔,它们时而靠近船头,时而掠过水面,似乎在为船夫指引方向。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生命的活力。
颈联“颇欣岭表佳泉石,闻道江南多鼓鼙”,则是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怀念。这里的“岭表”指的是岭南地区,而“佳泉石”则是指那里的清冽甘美的泉水和奇特的石头。虽然岭南地区的生活可能并不如中原那样繁华,但那里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环境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而“闻道江南多鼓鼙”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战争频仍的遗憾。由于战争不断,使得家乡的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因此,当他听到江南多鼓鼙的消息时,内心难免感到一丝忧伤。
尾联“稚子候门应念我,提携来共此幽栖”,则是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这里的“稚子”指的是家中的小孩,而“候门”则表示他们在门前等待。他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作者出门在外很久未归,他们担心自己的父母会想念他。当作者回到家中,看到孩子们焦急的样子时,心中充满了感动。他不仅被孩子们的关心所感动,也为他们能够如此纯真地对待自己而感到欣慰。于是,他决定带着这些孩子一起回到那个幽静的隐居之地,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那份宁静和幸福。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信心和勇气,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