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玉辇侍端门,岂意风尘四海奔。
正恐溪山太寥落,也将灯火照黄昏。
月华清切人千里,曲调凄凉酒一樽。
多谢故人相暖热,感时抚事祗销魂。

上元日同王丰甫叶梦授会饮

当年玉辇侍端门,岂意风尘四海奔。

正恐溪山太寥落,也将灯火照黄昏。

月华清切人千里,曲调凄凉酒一樽。

多谢故人相暖热,感时抚事祗销魂。

【注释】

当年:指诗人当年侍奉唐玄宗(唐高宗李治之子)的日子。

玉辇侍端门:玉辇,即皇帝的御用马车,端门,长安城门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这里指皇帝出巡时的随从车队。端门即皇宫大门,是皇帝出入的地方。侍端门,就是侍候皇帝。

风尘:尘土和风云,比喻动乱或战乱。四海奔:全国到处奔波。

溪山:山间清流,泛指自然景物。太寥落:太寂寞冷落。

将:犹“持”。

月华:月光,月色。

曲调:音乐旋律。凄凉:悲伤、冷落。

故人:老朋友。相暖热:互相温暖、热情。

感时:对时代变迁感慨。抚事:追念往事。祗:只是。销魂:形容极度悲伤。

【赏析】

此诗为上元节宴集所作。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唐宋时期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上元夜,人们有赏灯、燃放爆竹、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此诗即是在上元节夜晚,诗人与友人王丰甫叶梦授聚会饮酒之作。

首联“当年玉辇侍端门,岂意风尘四海奔。”诗人回忆当年侍候皇帝出游的情景,然而如今却身临乱世,四处漂泊。这两句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颔联“正恐溪山太寥落,也将灯火照黄昏。”诗人担心故乡的山水太过寂寞,便借照明之火来驱散心中的寂寞。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虑,又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月华清切人千里,曲调凄凉酒一樽。”诗人通过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景色以及音乐旋律的凄凉,表达了自己身处异地、心系故人的心境。这两句以景托情,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又表现了他的豪迈气概。

尾联“多谢故人相暖热,感时抚事祗销魂。”诗人感谢友人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感叹时光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又抒发了他对于历史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时光流转、山河变迁、人事沧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诗词,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