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霜林一半红,潇湘秋色有无中。
未寻岳麓抱黄洞,先到衡阳回雁峰。
茱菊有情迎九日,旌旗无力舞西风。
年年佳节多行路,玉帐樽罍幸不空。

【注释】

摇落:落叶。霜林:秋色如霜的树林。抱黄洞(yǒnghuángdòng):指衡州城边的湘江,因江水碧绿而称“黄”。回雁峰:在衡阳市西南。茱菊有情迎九日:茱萸和菊花迎接着这个秋天。旌旗无力舞西风:旗帜没有力量随风招展。玉帐樽罍幸不空:玉制的帐幕、酒杯都不用空着。

【赏析】

《次衡州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之一。此诗是写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九月。当时杜甫从长安出发,沿江东下,来到衡州(今湖南衡阳市)。作者以“次”为题,即停宿的意思,说明他此行的目的是暂歇行役,过一个平静的秋季。

首句“摇落霜林一半红”,描写了秋末时节,树叶已经凋零,只剩下一半的绿色。这里的“霜林”指的是被霜打过的树林,“一半红”则形容树叶的颜色由绿转红,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次句“潇湘秋色有无中”,则是对前句的进一步展开,描述了湘江两岸的秋天景色。“潇湘”是湖南省的简称,这里指的是湖南。“秋色有没有中”,可以理解为秋天的色彩时而可见,时而不见,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种表达方式既描绘了景色的变幻莫测,也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第三句“未寻岳麓抱黄洞,先到衡阳回雁峰”,则是说诗人还没来得及寻找到岳麓山中的黄洞(一种传说中能治病的神奇矿石),就已经先一步来到了衡阳市的回雁峰。这里的“未寻”、“先到”都是表示行程的先后顺序,而“回雁峰”则为衡阳市的一个著名地标。这句诗通过对行程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旅程的期待和兴奋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节日景象的描绘:“茱菊有情迎九日,旌旗无力舞西风。”茱萸和菊花都是与秋天相关的植物,它们在秋天到来之际会迎风绽放,象征着秋天的到来。然而,由于秋风劲吹,旗帜无法飘扬起来,只能无奈地舞动。这句诗通过对比茱萸、菊花与旗帜的不同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受。

最后两句则是对节日氛围的描述:“年年佳节多行路,玉帐樽罍幸不空。”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出行庆祝,而诗人也在这旅途中找到了乐趣。尽管路途遥远,但幸好没有空着酒樽和酒杯,这说明诗人在旅途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节日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季节和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节日氛围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