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隔沙阳僻,嫩蕊浓花自春色。
栟榈也是可怜人,每送梁溪慰愁寂。
迩来芍药已盛开,供花未到吾须觅。
赋梅岂害广平刚,乞醯更觉微生直。
为将烂熳数枝红,伴我淋漓一丸墨。

【注释】

①志宏:指作者的朋友,字宏。

②梁溪:地名,在今江苏省无锡市。

③迩来:近日。

④烂熳:盛开貌。

⑤微生:即“微命”,微不足道的性命。

【赏析】

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志宏是诗人好友,名宏,与诗人同郡,时为江阴军节度推官。芍药,又名牡丹,相传为汉代西施所种,花大而色艳。本诗是诗人对志宏求赠芍药的酬答之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芍药的喜爱及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首联写志宏向诗人索要芍药。东风不隔沙阳僻,嫩蕊浓花自春色。东风不隔绝,沙阳之地也显得明媚可爱;嫩蕊、浓花都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沙阳”是古地名,位于今江苏常熟一带。“不隔”二字用得极好,既点明“沙阳僻”,又表现出一种超逸脱俗的情调,使读者感到春风扑面,心旷神怡。“嫩蕊”“浓花”是全诗的关键意象,也是整首诗的核心。“自春色”三个字则将这两句写得含蓄深婉,耐人寻味。诗人借春风和嫩蕊、浓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颔联写志宏向诗人索要芍药的情景。栟榈亦是可怜人,每送梁溪慰愁寂。“栟榈”即棕榈树。《南史·徐勉传》载:“尝夜梦有人以五色笔相授曰:‘此可助公作文,但勿示人。’勉觉,乃知为棕榈。”可见棕榈树是文人雅士所喜之物。诗人用棕榈树来比喻志宏,既写出了志宏的为人,也表现了志宏的才华。诗人通过棕榈树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赞美之情和对其才华的高度肯定。颈联写志宏向诗人索要芍药的情景。迩来芍药已盛开,供花未到吾须觅。“迩来”即近来的意思,表明现在芍药已经开得很茂盛了。“供花”即供花品鉴之意,指欣赏芍药的美。“吾须觅”即我必须去寻觅。诗人用“迩来”和“供花”两个词来表达自己对于赏花的心情。尾句写志宏向诗人索要芍药的情景。赋梅岂害广平刚,乞醯更觉微生直。“赋梅”即咏梅,指诗人咏梅。“广平”即杨广平,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辞赋家、书法家。《后汉书·杨震传》:“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性公廉,不受私谒……居位素廉洁,…尝朝日,会宾客,遂设酒食,果脯菜羹……客有上饼者,震谓曰:‘座上宾多,独少广平生。’因著帽侧加杖端,以示众客。”此处借指志宏。意思是说,咏梅有什么妨害我的呢?“乞醯”即乞求酸醋,《史记·滑稽列传》:“优孟学楚声,尝为孙叔敖衣冠,而抵掌谈说,妙合其意。”“见者惊绝。”后人据此引申为“微生”。意思是说我向志宏求索的酸醋有何妨害呢?尾联写诗人对志宏求索芍药的回答。为将烂熳数枝红,伴我淋漓一丸墨。“烂熳”即鲜艳茂盛的样子。“淋漓”即淋漓尽致,形容文章酣畅流利。诗人用“烂熳”和“淋漓”来形容芍药的花朵,既表现出了芍药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热情和豪爽的情怀。最后一句,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比喻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诗中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