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居郁沉沉,梧桐植朝阳。
愧将燕雀翼,参彼鹓鸾行。
含香待黼座,秉笔立明光。
谁知汲黯戆,忽作朱云狂。
襆被出都门,濯缨走沧浪。
饱闻瑞光岩,道席久振芳。
识高行复苦,皎月照严霜。
醍醐有妙味,薝卜无馀香。
愿闻第一义,洗我浩劫茫。
闭关不肯出,未许窥高墙。
徒将非舌语,远寄烦宣扬。
秋风动樵水,何日思褰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进行赏析,注意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将每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还应该将每个句子的意思翻译成现代汉语,同时还要给出每句的解释,最后附上赏析。因此,我们需要逐句翻译并写出每句的意思和解释。

首联:“帝居郁沉沉,梧桐植朝阳。”

译文:皇帝居住的地方阴郁沉沉,梧桐树在太阳下生长。

“帝”指皇宫,“郁沉沉”形容皇宫内的气氛沉闷压抑;“梧桐”即梧桐树,这里指代皇宫里的树木。

颔联:“愧将燕雀翼,参彼鹓鸾行。”

译文:惭愧我的翅膀像燕子那样小,只能与鹓和鸾一起行走。

“愧”意为惭愧、羞愧,“燕雀”为比喻,意指小官,“鹓”是古代大臣的冠名,“鸾”是古代帝王的车驾,此二词都是比喻。

颈联:“含香待黼座,秉笔立明光。”

译文:身上带着香气等着坐在华丽的宝座上,手中握着笔站在明亮的地方。

“含香”意为身上带有香气,“黼”(fǔ)是古代帝王礼服上绣有斧纹,形似斧头,象征权威;“坐”指坐上皇位;“明光”指光明照耀之处,这里指翰林院。

尾联: “谁知汲黯戆, 忽作朱云狂。”“汲黯”指西汉时人,为人正直而倔强,因直言进谏而被汉武帝贬到东海郡,此处以汲黯自喻,表示自己刚直不阿;“朱云”为汉代人,敢于直言进谏,因为言语触犯皇帝而被捕入狱,后来被赦免,此处用朱云来比喻自己的行为。

尾联:“襆被出都门,濯缨走沧浪。”

译文:收拾好行囊走出京城的门,洗涤缨带在沧浪河上游玩。

“襆被”即包裹的被子,“出都门”指离开京城;“濯缨”意为洗去帽子上的缨穗;“沧浪”为河流名,这里借指沧浪河,也泛指水。

尾联:“饱闻瑞光岩,道席久振芳。”

译文:充分听到了瑞光寺的传说,道场长久地传播了芳香。

“瑞光岩”为佛寺名,位于浙江天台山;“道席”即讲学的场所或讲学之人;“振芳”即传播芳香。

尾联:“识高行复苦,皎月照严霜。”

译文:见识高远但德行却很苦闷,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严寒的霜雪。

“识高”为见识高远之意;“行复苦”意为德行却很苦闷;“皎月”“严霜”均为自然景象。

尾联:“醍醐有妙味,薝卜无馀香。”

译文:醍醐(音tíhú,一种乳酪)味道非常美妙,薝卜(音xūbǎo)却没有余香。

“醍醐”为乳清提炼而成,味道鲜美;“薝卜”为植物名,这里比喻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质。

尾联:“愿闻第一义,洗我浩劫茫。”

译文:希望能听到第一义谛,洗净我心灵的迷茫。

“第一义谛”为佛教术语,意为最究竟的道理;“洗我浩劫茫”意为洗净心灵中的迷茫。

全诗运用了比喻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官场、佛法等的感悟及思考。

【答案】

译文:皇帝居住的地方阴郁沉沉,梧桐树在太阳下生长。惭愧我的翅膀像燕子那样小,只能与鹓和鸾一起行走。身上带有香气等着坐在华丽的宝座上,手中握着笔站在明亮的地方。充分听到了瑞光寺的传说,道场长久地传播了芳香。见识高远但德行却很苦闷,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严寒的霜雪。醍醐有妙味,薝卜(音xūbǎo)却没有余香。希望能听到第一义谛,洗净我心灵的迷茫。

注释:帝居:皇帝居住的地方。郁沉沉:阴沉、压抑。梧桐:梧桐树,这里指代皇宫里的树木。朝阳:太阳。惭:惭愧、羞愧。燕雀:比喻小官,也暗指作者本人。鹓鸾(yuānluán):古代两种官名,指贤人君子。执笔:拿着笔。黼座:天子的座位。言文采华美如黼纹般绚丽多彩。明光:光亮。

鉴赏:这首诗是宗本酬赠友人的作品,宗本在《答李元宾》中写到:“平生所怀惟三事:一曰读书,二曰作文,三曰饮酒。”所以这首诗也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念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