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公辅器,弱冠游汉廷。
高论帝王略,妙极理乱情。
出意对诏令,惊倒诸老生。
从容画筹策,籍籍飞英声。
是时汉初定,颇杂秦霸称。
力还治古制,物物与正名。
改朔易服色,庶几礼乐兴。
仪章悉草具,舆议当公卿。
岂知绛灌徒,谮毁如建瓴。
天子疏不用,谪去长沙城。
翩然渡湘水,投书吊屈平。
弃鼎宝康瓠,铅刀钝青萍。
微言岂悼屈,聊复以自评。
长沙地卑湿,安得寿且宁。
及观鵩鸟赋,颇觉生死轻。
晚奉宣室对,夜半前席听。
文帝岂易遇,所言略施行。
虽不位卿相,儒者良已荣。
梁王坠马死,泣涕亦伤生。
受任乃如此,孤忠本精诚。
奈何君臣义,浇薄返不明。
缅怀古人心,使我气拂膺。
【注释】
- 贾生:即贾谊,字子长,西汉初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而冠,所以称二十岁为弱冠。
- 帝王略:指对国家大事的治理。
- 画筹策:用筹策来计算。
- 绛灌:指汉文帝的两位大臣:周亚夫和刘舍人。
- 鵩鸟赋:即《离骚》,屈原所作,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 宣室对:文帝在宣室内与贾谊对话时的情景。
- 卿相:指高级官员。
- 儒者荣:指贾谊的儒家思想得到了认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对东汉末年名臣贾谊的追忆之作。诗中通过描绘贾谊的政治生涯、文学才华以及他对君王的忠诚等几个方面来歌颂他的伟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的冷落以及文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
首联“贾生公辅器,弱冠游汉廷”,描述了贾谊作为辅佐汉朝的重臣,年轻的他就已经活跃在朝廷之中。
颔联“高论帝王略,妙极理乱情”,进一步展现了贾谊的博学多才,他的议论深刻,对国家大事有着独到的见解。
颈联“出意对诏令,惊倒诸老生”,表现了贾谊在应对皇帝诏令时的机智和敏锐。
尾联“从容画筹策,籍籍飞英声”,描绘了他在制定政策时的从容不迫和聪明才智。
接着的几句则讲述了贾谊的政治生涯,他曾经担任过重要的职位,但是后来却遭到了排挤,被迫辞职。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始终保持着一颗忠心,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最后一句“微言岂悼屈,聊复以自评”,表达了贾谊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他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贾谊生平事迹的描述,赞扬了他的政治才能、文学造诣以及对国家的忠诚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人的态度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