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嫱南郡良家子,靓饰丰容照江水。
何人引入光明宫,绿鬓云鬟朝暮理。
增成亦拟备充依,反向阴山嫁胡儿。
阴山一去归无期,塞雁南翥马北嘶。
当时送往穹庐底,安得属车藏豹尾。
何如滩头媲东家,石上持竿钓游鲤。

【译文】

王昭君是南郡的美女,她美丽动人,容貌照映着江水。不知是谁把她引入光明宫,每天清晨和黄昏都要梳理云鬓绿发。后来她又被送到了阴山,嫁给了胡儿为妻。但阴山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返回。塞北大雁飞来,马也嘶鸣不止。那时送她到穹庐里,怎么还能让她藏住豹尾?还不如在滩头与东家女子比美,在石上持竿钓鱼游鲤。

【注释】

1、南郡: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封其子刘英为南郡王,封地在今湖北省公安县。

2、靓(jìng劲):美好的样子。

3、增成:指匈奴单于呼韩邪单于。

4、阴山:指匈奴族活动地区。

5、穹庐(qióng lú):《汉书·匈奴传》载,匈奴人“穹庐为室,旃帐为卧”。唐宋时称蒙古包为穹庐。

6、豹尾:指汉武帝时所铸的“错金铜马”。

7、媲(pǐn皮)东家女子:汉乐府诗《陌上桑》有“行者见罗敷,罗敷停中堂。……使君未厌妾,复请还相房。”意思是说,行者看到罗敷,便停下车来。罗敷从屋里出来迎接他,两人就一起坐下谈话。后来诗人用它比喻美貌的女子。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王昭君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因不肯屈服于汉元帝,自愿嫁到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去,成为民族友好的象征。这首诗通过对比王昭君和东家女子的美貌,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怀念之情。

全诗共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分别描绘了王昭君的美丽、她的不幸命运以及她的离乡之苦。第一句“王嫱南郡良家子”,点明人物身份,突出其天生丽质;第二句“靓饰丰容照江水”,描写了王昭君的美艳绝伦;第三句“何人引入光明宫”,暗示了她的悲惨命运;第四句“绿鬓云鬟朝暮理”,表现了她的孤独寂寞;第五句“阴山一去归无期”,表达了她的无奈和悲凉。

诗人用对比手法,将王昭君与东家女子进行了形象的对比,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王昭君的悲剧性格。她虽然美貌如东家女子,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东家女子则相反,虽然相貌平平,但却得到了幸福的婚姻。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王昭君的不幸,也展示了诗人对那个时代女性的同情和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