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辛苦厌兵间,多谢君恩肯放还。
故里萧骚松竹在,流年荏苒鬓毛斑。
愁多不分青春过,睡足聊欣白昼闲。
况有弟兄同保社,年年携酒共浇山。

【注释】

归五松:归乡的五棵松树,这里指家乡。

陈志尹:即陈子安,作者的朋友。

诸兄:对朋友称呼。

厌:厌倦。

君恩:朝廷的恩泽。

萧骚:萧条荒凉。

流年荏苒:光阴流逝。

愁多:烦恼太多。

分:分辨。

青春过:春天过去了。

聊欣:姑且感到高兴。

保社:保护社庙。

兄弟:指作者与陈子安、陈子美、陈子高、陈子昂等堂弟。

浇山:在山上祭祀神灵或祖先。

【译文】

几年来辛苦厌倦战乱,很感激朝廷恩德允许还乡。

故乡萧条荒凉,松竹依然生长,时光飞逝鬓发斑白。

烦恼太多不分辨春秋季节,睡足了只感到白日悠闲。

况且有兄弟一起保护神庙,每年带着美酒到山上祭扫。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战乱后回到家乡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故园的眷恋之情,抒发了对时世变幻、身世飘零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而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开头两句“几年辛苦厌兵间,多谢君恩肯放还”,表达了诗人厌倦兵荒马乱的生活,庆幸自己终于可以还乡的心情。诗人用“辛苦”概括了自己多年在外漂泊的艰辛生活,用“厌兵间”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痛苦,表达了自己渴望回归安宁生活的愿望。接着两句“故里萧骚松竹在,流年荏苒鬓毛斑”,描绘了家乡萧索凄凉的景象和自己已步入迟暮之年的情状。诗人用“萧骚”形容家乡的萧条凄凉景象,用“荏苒”表现时间的流逝,用“鬓毛”比喻岁月留下的痕迹,既写出了家乡的萧条凄凉景象,又写出了自己的年龄已经大了,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间四句:“愁多不分青春过,睡足聊欣白昼闲。况有弟兄同保社,年年携酒共浇山。”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用“愁多”来形容自己内心的烦恼太多,无法分辨清楚;用“青春过”来形容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用“聊欣白昼闲”来形容自己在家乡闲适的生活。最后两句“况有弟兄同保社,年年携酒共浇山”则是说有了兄弟的帮助和陪伴,自己更加珍惜这种团聚的时光,每年都会带着美酒去山上祭祀神灵或祖先,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感谢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社会现实的残酷性,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