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陵古真隐,逸气横九州。
平生江海志,自比巢与由。
鸿飞本冥冥,肯为稻粱谋。
虚屈万乘顾,枉烦物色求。
贻书诮君房,预作腰领忧。
舜江公邑里,公去逾千秋。
青山无古今,大江日东流。
人物浪淘尽,英名至今留。
当年渔钓地,陈迹馀荒丘。
徐侯有佳政,百里安田畴。
作堂名严公,怀贤慕前修。
时来对江山,一尊更献酬。
我岂隐沦欤,三黜今白头。
年来剩得闲,忘机狎群鸥。
结茅牟湖傍,一竿幸可投。
蒻笠青蓑衣,生涯寄扁舟。
严子定不死,吾将从之游。

诗句解析

  1. 子陵古真隐,逸气横九州。
  • 子陵:指东汉初年著名的渔父严光,他曾是西汉大臣,后隐居不仕,归田之后与世无争,常被后人以“高蹈遗世”来赞美。
  • 逸气:指不受世俗束缚的高洁气质。
  • 横:遍布。这里形容子陵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影响广泛,跨越了整个九州大地。
  1. 平生江海志,自比巢、由。
  • 江海志:指胸怀宽广如江海般包容,有远大抱负。
  • 巢、由:古代两位隐士,巢父和许由,他们因为不满于当时的政治而离开,后来被传为清高廉洁的象征。
  • 比喻自己像这两位隐士一样,有着超越常人的志向和追求。
  1. 鸿飞本冥冥,肯为稻粱谋。
  • 鸿飞:大雁南飞。
  • 冥冥:模糊不清,比喻高洁超然。
  • 稻粱谋:比喻贪图物质享受。这里反问大雁为何不追求名利,而是选择高飞远走。
  1. 虚屈万乘顾,枉烦物色求。
  • 虚屈:委屈,谦让。
  • 万乘:古代帝王的代称,表示身份尊贵。
  • 物色求:寻找、寻求。这里用来形容自己不求高位,不图名利。
  1. 贻书诮君房,预作腰领忧。
  • 贻书:赠送书信。
  • 君房: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代徐宰(徐公)。
  • 腰领忧:担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这里的担忧是出于对徐公的敬仰和对自己的担忧。
  1. 舜江公邑里,公去逾千秋。
  • 舜江:舜帝治理的地方,这里借指徐公所在的地区。
  • 公邑里:指徐公的领地。
  • 逾:超越。这里强调徐公的治理已经超越了千年。
  1. 青山无古今,大江日东流。
  • 青山:自然景观。
  • 古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 大江:指长江。
  • 日东流:比喻时间不断流逝,事物不断演变。这里用来形容历史长河中的变迁。
  1. 人物浪淘尽,英名至今留。
  • 人物: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 浪淘尽:比喻世事变迁,英雄人物最终都会消逝。
  • 英名:杰出的名声。
  • 至今留:尽管人物已逝,但英名永存。
  1. 当年渔钓地,陈迹馀荒丘。
  • 当年渔钓地:指当年徐公曾经居住、钓鱼的地方。
  • 陈迹:遗留下来的遗迹或痕迹。
  • 馀荒丘:指这些遗迹已经变得荒芜,但仍可辨认。
  1. 徐侯有佳政,百里安田畴。
  • 徐侯:指徐公。
  • 佳政:优秀的政治治理。
  • 百里:地方单位,一百户为一里。
  • 安田畴:使农田得到妥善管理,使百姓安居乐业。
  1. 作堂名严公,怀贤慕前修。
  • 作堂名严公:建立以徐公名字命名的学堂或机构。
  • 怀贤:怀念贤人。
  • 慕前修:仰慕前辈的德行和功绩。
  1. 时来对江山,一尊更献酬。
  • 时来:时机到来。
  • 对江山:面对壮丽的山河。
  • 一尊:指饮酒用的酒杯。
  • 更献酬:更加慷慨地敬酒表达敬意。
  1. 我岂隐沦欤?三黜今白头。
  • 岂隐居吗?我虽然多次被贬谪但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意译)
  • 黜:罢免官职。
  • 白头:指因年老而发白。这里是自谦之词,说自己虽然多次被贬,但依然坚持信念。
  1. 年来剩得闲,忘机狎群鸥。
  • 年来:近年来。
  • 剩得闲:剩下的空闲时间不多。
  • 忘机:指忘却世俗纷扰,与世无争。
  • 狎群鸥:与群鸥嬉戏,形容自由自在的生活。
  1. 结茅牟湖傍,一竿幸可投。
  • 结茅:搭建小屋。
  • 牟湖:地名,可能是作者家乡附近的湖泊或某个湖泊的名称。
  • 一竿:一根竹竿,这里用作比喻,表示生活简朴无华。
  • 幸可投:意思是生活虽然简单,但也能有所寄托。
  1. 蒻笠青蓑衣,生涯寄扁舟。
  • 蒻笠青蓑衣:用蒻草编成的帽子和青色的蓑衣作为日常穿着。
  • 生涯:指一生的生活或事业。这里暗示着作者过着朴素无华的生活,没有过多的物质追求。
  • 寄扁舟:把生活寄托在简陋的船上,形容生活简朴。
  1. 严子定不死,吾将从之游。
  • 严子:指严光。
  • 不死:永远活着,不被遗忘。
  • 我将从之游:我将追随他的脚步,与他一起度过余生。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徐公(严光)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徐公的高尚品格、卓越的政治成就以及他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理想主义人格典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虽历经挫折却仍坚守信仰的决心,以及对自然、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