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彼海南郡,土瘠士常贫。
薯芋饷昼耕,松明照夜勤。
当年两黎老,能邀玉堂人。
一往五十年,遗迹宛若新。
邦君时举酒,父老举欣欣。
贤多隐农圃,耦耕可问津。
鲁叟欲乘桴,东坡愿卜邻。
他年青衿子,凛凛多秀民。

【注释】

嗟彼:叹息。海南郡:指儋州的郡治临川县。

薯芋饷昼耕,松明照夜勤:用薯藤、芋头等植物供早晚耕作之食,用松树枝做照明之火。

当年两黎老,能邀玉堂人:指当年曾做过宰相的黎简(黎简是宋代岭南地区的著名诗人,曾任广东提刑按察副使,后因遭权贵排斥而被贬为琼州别驾,即今海南岛临川县一带)。

一往五十年,遗迹宛若新。

邦君时举酒,父老举欣欣:邦君,即州牧,地方长官;举酒,设宴饮酒。

贤多隐农圃,耦耕可问津:贤人多隐居于田园之中。

鲁叟欲乘桴,东坡愿卜邻:鲁国老翁想乘筏过江,而苏东坡则愿意在临川县内择地建屋居住。

他年青衿子,凛凛多秀民:未来的年轻人,个个英俊潇洒,有才华。

【赏析】

《和渊明田舍五首》是作者苏轼晚年在儋州所作的五首诗。这些诗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黎简这位前朝名士的怀念。作者以自己的经历来对比黎简当年的遭遇,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一首“嗟彼海南郡,土瘠士常贫”表达了作者对于儋州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苦的感叹。第二首“薯芋饷昼耕,松明照夜勤”描绘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执着与坚韧。第三首“当年两黎老,能邀玉堂人”回忆了黎简当年作为朝廷重臣时的辉煌岁月,也表达了作者对黎简的崇敬之情。第四首“一往五十年,遗迹宛若新”通过时间的变迁,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第五首“邦君时举酒,父老举欣欣”描述了地方长官与老百姓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和谐的社会风貌。第六首“贤多隐农圃,耦耕可问津”表达了对于隐居田园的贤者们的赞美。第七首“鲁叟欲乘桴,东坡愿卜邻”借由鲁国的老翁想要渡过江去的想法,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能够安居乐业的庆幸。最后一首“他年青衿子,凛凛多秀民”则是对年轻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都能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