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溪渺渺泛兰舟,舣棹临津得自留。
莲社不知三伏热,竹林独占一庭秋。
蒲葵喜接高人语,茗碗能消旅客愁。
所恨尘缘驱逐去,漫留名姓记曾游。

【注释】

⑴思溪:古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

⑵渺渺:渺远貌。泛兰舟:泛舟于兰溪之上,指游览思溪。

⑶舣棹(yǐ zhào):停船。临津:临近江河之水。自留:自己留下。

⑷莲社:佛教净土宗组织。不知:不知晓。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指炎热的夏季。

⑸竹林:佛教净土宗寺院常植竹树,故名。独占一庭秋:独享着秋天的凉意。

⑹蒲葵:棕榈的一种,可用来编物或做扇,喜接高人语:喜欢与有高洁志向的人交谈。

⑺茗碗:茶碗。消旅客愁:消除旅行人的烦恼和忧愁。

⑻所恨:所遗憾的。尘缘:佛家指人间的情欲,这里指世俗的缘分、因缘。

⑼漫:随意的意思。曾游:曾经游玩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游思溪觉悟寺时,赠给净因师的一首七绝诗。全诗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物和氛围,表达了对净因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首联“思溪渺渺泛兰舟,舣棹临津得自留”,描述了诗人乘坐兰舟在思溪上游览的情景。兰舟泛行在茫茫的思溪之上,诗人驻足岸边,享受着宁静的湖光山色,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颔联“莲社不知三伏热,竹林独占一庭秋”,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象。莲社指的是佛教净土宗组织,而竹林则象征着清幽、宁静的氛围。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和宁静,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颈联“蒲葵喜接高人语,茗碗能消旅客愁”,则具体描写了与僧人交流的场景。蒲葵树的叶片宽大且长,能够遮挡阳光;而茶碗中的茶香则能驱散旅人心中的烦恼和疲惫。这里的“高人”指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他们的话语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能够让人受益匪浅。

尾联“所恨尘缘驱逐去,漫留名姓记曾游”,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诗人感叹自己曾经有过的尘世纷扰已被彻底驱散,留下的只是那些美好的回忆和经历。他希望将这份记忆永远留在心中,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整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寺庙周围的美景和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和感激之情。通过对思溪觉悟寺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心灵的平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