栴檀林下老支郎,偶泛溪边般若航。
斋钵分抟香积饭,午窗对卧净名床。
云山宴坐千春木,尘境难留三宿桑。
欲结他年莲社友,空门气味觉优长。
【注释】
- 支郎:《法华经》中“阿难与诸菩萨同至佛所,见释迦文佛像。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中,以天衣为盖,百宝庄严,坐于莲华台上。时诸菩萨俱集,而未得见。是时,支郎独在林下,遥见如来出世,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诸菩萨闻阿难说,即往诣之。时支郎乃白佛言:我等未曾得见如来,唯愿如来现此身相。佛乃告支郎:汝今宜速还,当使汝于无量劫中得见我身。”后因以“支郎”指佛教高僧、法师。
- 般若航:即“般若船”,指《般若经》。
- 斋钵分抟香积饭:指僧侣的素食生活。香积饭,是佛教的一种斋供,将各种粮食煮成粥,加入香料,称为香积饭。
- 净名床:指僧人睡觉的床,又称“禅床”。
- 云山宴坐:指僧人在山林中修行打坐。
- 千春木:指树木千年不凋,象征长寿。
- 三宿桑:指三年时间,比喻短暂的岁月。
- 莲社友:指参加佛教净土宗组织的成员,即佛教徒。
- 空门气味觉优长:意谓空门中人的气质、风度都显得高雅脱俗。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赠送给朋友法传的一首赠答诗。诗中赞美了法传的高僧身份以及其清雅的气质。首联点明法传是一位老僧;颈联写法传在山林中修行打坐;尾联则写法传气质高雅,与众不同。全诗语言优美,充满了对法传的敬意与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