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辍讲卧禅庵,万论千经思尽覃。
未与释迦分半座,只应弥勒且同龛。
兔瓯泼乳清尘虑,麈柄挥犀发妙谈。
我亦乘闲聊问道,安能遗世学瞿昙。

【注释】

上人:僧人。万论千经:指各种佛经。覃:深究。释迦: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分半座:分坐半边。弥勒:弥勒菩萨,佛教中未来佛。龛:佛像所安放的石室或木架。兔瓯(yóu)泼乳清尘虑:用兔形玉杯倒水时溅起的水花可以清除心中的杂念。麈(chuí)柄挥犀(xī)发妙谈:以拂尘和犀牛尾毛笔挥动着写文章。妙谈:高超的议论。瞿昙:古印度人名,这里指作者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僧人的赠诗。这位僧人在讲学之余,喜欢打瞌睡,他与佛陀释迦牟尼、弥勒菩萨一样,都喜爱打盹儿。诗人对此感到十分羡慕,便写了这首赠诗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愿望。

首联“上人辍讲卧禅庵,万论千经思尽覃”,说僧人在禅房中打盹,对于各种经书已经钻研得很深了。这里的“上人”指的是僧人,“斋讲”即讲课,“禅庵”是僧人居住的小屋,“万论千经”即许多佛经,“思尽覃”即思考得很彻底。

颔联“未与释迦分半座,只应弥勒且同龛”,“未与释迦分半座”,意思是没有资格与佛陀释迦牟尼一起坐禅打盹;“只应弥勒且同龛”,意思是只能与弥勒菩萨一起打盹儿了。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僧人比作释迦牟尼、弥勒菩萨,突出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之情。

颈联“兔瓯泼乳清尘虑,麈柄挥犀发妙谈”,说僧人用一个像兔子一样的玉杯倒水洒向天空,使天上飞鸟惊起,从而清除了诗人心中的种种杂念;同时,他用拂尘和犀牛尾毛笔挥动着写文章,写出了许多高深的道理。

尾联“我亦乘闲聊问道,安能遗世学瞿昙”,说我也常常闲来无事地询问僧人一些道理,怎么能象释迦牟尼一样超脱世俗呢?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成为释迦牟尼那样的大智者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僧人打盹儿这一平常现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释迦牟尼和弥勒菩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薄态度和追求真理、探求智慧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