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秋万窍怒,拂野恣离披。
祭鸟东门酒,鸣鸢上将旗。
有谁樵旦暮,无客赋雄雌。
何用呼号甚,枯桑了不知。
累夕大风
乘秋万窍怒,拂野恣离披。
祭鸟东门酒,鸣鸢上将旗。
有谁樵旦暮,无客赋雄雌。
何用呼号甚,枯桑了不知。
注释:
- 累夕大风:形容大风连续不断地吹了好几天。
- 千门怒:形容大风声势浩大,仿佛在怒吼。
- 拂野:吹动草木,使草木摇曳生姿。
- 祭鸟东门酒:在东门外祭祀飞鸟,准备酒食。
- 鸣鸢上将旗:指风筝在空中飘荡,随风飘扬,如同战场上的战旗。
- 有谁樵旦暮:意思是说,有人在清晨和傍晚时砍柴。
- 无客赋雄雌:意思是没有人在这里吟诗作赋,抒发壮志豪情。
- 何用呼号甚:为什么还要呼喊叫嚣?
- 枯桑了不知:即使风吹得枯黄的桑树都摇动起来,也无法感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大风过后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首句“累夕大风”点明了时间,即大风连续不断地吹了好几天。接着,诗人用“千门怒”、“拂野恣离披”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大风的声音和力量,仿佛能够吹动千门、拂动野草,让它们摇曳生姿。最后两句“祭鸟东门酒,鸣鸢上将旗”,则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展现了人们在大风中的行为,有人在那里祭祀飞鸟,有人则在风中放风筝。而“有谁樵旦暮,无客赋雄雌”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的态度,认为他们只是来砍柴或吟诗,没有表现出壮志豪情。最后两句“何用呼号甚,枯桑了不知”则是对全诗的升华,诗人感叹即使是风吹得枯黄的桑树都摇动起来,也无法感知,意味着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却显得微不足道。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对大风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