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节趋瑶县,回舆礼梵仙。
望云催觐日,零雨记归年。
蕙露霏毫润,尼珠入局圆。
斯人具瞻地,二绝贲金田。
解析与赏析
诗句解释:
- 拥节趋瑶县,回舆礼梵仙。
- “拥节”意味着持着节杖,象征着权力或地位的象征;“趋瑶县”可能指的是前往某地的行为。
- “回舆”是指古代皇帝或官员的马车;“礼梵仙”则暗示着向神仙或佛祖致敬。
- 望云催觐日,零雨记归年。
- “望云”指仰望天空中的云彩,这里可能有期盼之意;“催觐日”可能表示对某种重要时刻或事件的期待。
- “零雨”通常指小雨或零星降雨,而“记归年”则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 蕙露霏毫润,尼珠入局圆。
- “蕙露”指的是兰花之露,常用来比喻清高的品质或贤能之士;“毫润”则指书法或绘画的墨色滋润。
- “尼珠”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念珠,常用于禅修;“入局圆”则指事情或问题圆满解决。
- 斯人具瞻地,二绝贲金田。
- “斯人”指的是这个人,“具瞻地”则意味着此人备受瞩目,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 “二绝贲金田”中的“贲金”可能是指装饰或美化,“二绝”指的是两种不同的情况或特点,“金田”则可能指的是土地或田地。
译文:
拥节趋瑶县,回舆礼梵仙。
盼云催觐日,落雨忆归年。
蕙露滋毫润,尼珠入局圆。
此人具瞻地,二绝贲金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物在药师院壁上留题的场景,展现了其非凡的德行和智慧。首句“拥节趋瑶县,回舆礼梵仙。”以“拥节”和“回舆”两个动作描绘了这位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重视和尊重。
第二句“望云催觐日,零雨记归年。”则是从自然景象的角度进一步衬托出这位人物的心境和期待。这里的“望云”和“零雨”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寓意着这位人物对时间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
接下来的几句“蕙露滋毫润,尼珠入局圆。”则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赞美这位人物的智慧和才华。其中,“蕙露滋毫润”形容了这位人物的智慧如同蕙草上的露珠一样珍贵;而“尼珠入局圆”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位人物在处理事务时的圆融与智慧。
最后两句“此人具瞻地,二绝贲金田。”则是对这位人物的整体评价和肯定。这里的“二绝”既可能指的是他的两种不同的才能或特点,也可能是对他在不同领域都能取得卓越成就的认可。同时,“贲金田”则可能是对他所在之地的繁荣与富饶的象征,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表达方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对其在药师院壁留题的描写,展示了他的风采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