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岑晚树飘花外,冷落晨杯捣杏馀。
喉舌官崇无晤赏,一轩筠粉伴刊书。
【解析】
此诗是作者在清明时所作,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淡雅、清幽静寂的春日景色。“和三司尚书清明”是第一句,点明了题意,表明诗人在三司尚书府上作诗,即在清明时节与三司尚书一起赏花、品茶,这是对清明这一节日风俗的生动描写。接下来两句是说,虽然三司尚书府上十分繁华,但是自己却无心情去欣赏。这两句诗中,诗人用“阳岑晚树”“晨杯捣杏馀”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淡雅的意境。其中“阳岑晚树”“冷晨杯”是关键词,“阳岑”是地名,指山;“晚树”是傍晚的树木。“冷晨杯”是说清晨的酒已经喝得不多。而“寒食清明”是清明节,“冷晨”是清晨的早晨,“冷”表示寒冷的意思。“冷晨杯”“寒食”是关键词,这里用“冷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清明时节天气寒冷的特点。“喉舌官崇无晤赏”中的“喉舌”是说话的工具,也比喻为官者。“晤赏”是见面后互相欣赏,相互赞美的意思。“一轩筠粉伴刊书”中的“一轩”是指书房,“筠粉”指书房里摆放的竹制的屏风,“刊书”是雕刻书籍。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三司尚书府上,只是陪伴着书房的竹制屏风和雕刻好的书籍,没有机会见到尚书,所以也没有机会去欣赏他的作品。“一轩筠粉”“刊书”也是关键词,“一轩筠粉”是说在书房里陪伴着自己的书房里的竹制屏风和雕刻好的书籍,而没有机会见到尚书,“刊书”是雕刻好的书籍,“刊”在这里有雕琢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在三司尚书府上,只能陪伴着书房的竹制屏风和雕刻好的书籍,没有机会见到尚书,所以也不能欣赏到他的书法作品。“一轩筠粉伴刊书”,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既是作者对三司尚书府上生活的客观描写,同时又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隐喻性表达。
【答案】
译文:阳岑晚树飘花外,冷落晨杯捣杏余。喉舌官崇无晤赏,一轩筠粉伴刊书。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清明时节所作的一首咏怀诗。首联“阳岑晚树飘花外,冷落晨杯捣杏馀”,写清明时节,诗人来到郊外游览,看到山野间盛开的鲜花以及正在捣取的杏花汁液。颔联“喉舌官崇无晤赏,一轩筠粉伴刊书”,诗人来到三司尚书府上,看到三司尚书正忙于处理公务,无暇顾及诗人的到来和观赏,诗人只好陪伴着书房里的竹制屏风和雕刻好的书籍度过这个无聊的时光。尾联“喉舌官崇无晤赏,一轩筠粉伴刊书”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既是作者对三司尚书府上生活的客观描写,同时又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隐喻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