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诏赴淮阳郡,手合鱼符拥使辀。
今岁恩叨玉堂署,头簪凤笔从宸游。
孤蓬逐吹无时定,倦鸟逢林只自休。
暗隙遂容私照日,奔湍信有不沉舟。
身归讵敢夸三组,目眩何能读九丘。
白发纷垂文思轧,此生荣遇若为酬。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理解和掌握。此题考核选取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前提下筛选文中的信息,这是基础中的基础。考生首先要了解古诗文的内容,包括诗文中涉及的人名、物事和典故;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倾向等。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筛选。本题是一道综合题,需要考生将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并且给出必要的注释。

【答案】

去年十月赴淮阳郡,手合鱼符拥使辀。——第一句“去年”指天宝元年(742),“诏”(诏书)、“淮阳郡”都是李白当时应诏入京时的官职。“手合鱼符拥使车”,说明他被授予了正式的官职,并且是朝廷派遣的使者,所以“拥使车”是指持节出使。

今岁恩叨玉堂署,头簪凤笔从宸游。——第二句“今岁”指的是开元三年(715)。“玉堂署”是唐玄宗时设置的翰林院,负责起草诏令的机构,这里用“恩叨”,表示荣幸。“头簪凤笔从宸游”,指他受任翰林学士,随皇帝左右,参与机务。

孤蓬逐吹无时定,倦鸟逢林只自休。——第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处境:像飘零的蓬草那样四处随风漂泊,没有固定的归宿;又像疲倦的鸟儿,遇到树木就栖息下来。

暗隙遂容私照日,奔湍信有不沉舟。——五、六两句是写自己处境的艰难:暗地里的缝隙里,我的影子可以照见阳光;急流之中,船只虽然颠簸,但绝不会沉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乎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庄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彭祖乃知天地之委形。”(《逍遥游》)

身归讵敢夸三组,目眩何能读九丘?——《诗经》云:“彼己之子,不遂其媾。”意思是说:那些被弃置的人,他们怎么能知道呢?李白在这里用典表明自己的遭遇是不值得炫耀的。

白发纷垂文思轧,此生荣遇若为酬?——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抱负:头发花白了,文思却更加锐利;我这一生的荣耀和幸运,怎么能够报答呢?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三年,诗人当时正奉召进京,担任翰林学士,这年秋天即因病免官。诗中通过写自己被贬谪后心情的苦闷和仕途的坎坷表达了对国家和君王的无限忠心。诗风豪放飘逸,想象瑰丽,辞藻华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