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非无常,自为外物禁。
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
从兹失本然,至理而浮沉。
达人解其会,魔军讵能侵。
盘石可转移,明月犹晴阴。
卓然有所立,此道古与今。
颜渊无终食,孟子不动心。
充君名斋志,前修端可寻。

诗句如下:

人心非无常,自为外物禁。

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

从兹失本然,至理而浮沉。

达人解其会,魔军讵能侵。

盘石可转移,明月犹晴阴。

卓然有所立,此道古与今。

颜渊无终食,孟子不动心。

充君名斋志,前修端可寻。

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每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李吕:宋代诗人,其作品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 诗歌原文
    人心非无常,自为外物禁。
    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
    从兹失本然,至理而浮沉。
    达人解其会,魔军讵能侵。
    盘石可转移,明月犹晴阴。
    卓然有所立,此道古与今。
    颜渊无终食,孟子不动心。
    充君名斋志,前修端可寻。

  2. 逐句翻译和注释

  • “人心非无常”:人的心境并非总是不变的,而是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 “自为外物禁”:人的内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变得难以自由。
  • “喜怒烈火炽”:人的喜怒哀乐如同火焰般激烈。
  • “宠辱铦锋森”:受到宠爱或遭受侮辱时,人的内心会变得尖锐。
  • “从兹失本然”:从此失去了本来的本性,无法回到最初。
  • “至理而浮沉”:在道理面前,人的心态会起伏不定。
  • “达人解其会”:有智慧的人能洞察其中的奥妙。
  • “魔军讵能侵”:邪恶的军队无法侵入。
  • “盘石可转移”:坚固的石头可以被移动。
  • “明月犹晴阴”:即使是明亮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
  • “卓然有所立”:坚定地站立。
  • “此道古与今”:这个道理从古到今都适用。
  • “颜渊无终食”:颜回(孔子弟子)不追求食物的满足。
  • “孟子不动心”:孟子不受外界诱惑影响。
  • “充君名斋志”:充实你的书房志向。
  • “前修端可寻”:可以寻找到前人的教导。
  1. 赏析与创作背景
  • 此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精神力量。
  • 李吕通过描绘内心的变化和外在环境的影响,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有关,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1. 历史意义和影响
  • 该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也是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在哲学和文化思想上提供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通过对《题吴仲微常斋》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李吕的文学成就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