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籴民宵征,出粜官夙驾。
艰食间填壑,灾星未退舍。
七闽况多山,厥田惟中下。
年登谷粟贱,逐末贪白话。
一逢岁不稔,大半为饥者。
公私久匮乏,谁欤可资藉。
哀哉南亩农,长年服耕稼。
倾囷了租赋,仅逃吏胥骂。
东作已无粮,贪赊宁论价。
负逋罄产偿,求售忘早夜。
逡巡生计尽,失所安足讶。
尉仙明达人,出语补风化。
咄彼兼并家,敛衽当愧谢。

这是一首描绘民间疾苦的诗,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担忧。

诗句:

  1. 乞籴民宵征,出粜官夙驾。
    (百姓在夜晚向政府求购粮食,而官吏则早早地出发去收税卖粮。)

  2. 艰食间填壑,灾星未退舍。
    (饥荒之间,田地被填满了水沟,灾星还未退去。)

  3. 七闽况多山,厥田惟中下。
    (福建地区多山,其耕地面积较小。)

  4. 年登谷粟贱,逐末贪白话。
    (年年丰收,稻谷、小麦都便宜,但是人们仍然追求名利,贪婪无厌。)

  5. 一逢岁不稔,大半为饥者。
    (每当年成不好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挨饿。)

  6. 公私久匮乏,谁欤可资藉。
    (公家私家都长期缺乏粮食,谁能资助我们呢。)

  7. 哀哉南亩农,长年服耕稼。
    (悲哀啊,那些在田野劳作的农民,他们常年辛勤耕作。)

  8. 倾囷了租赋,仅逃吏胥骂。
    (农民们倾尽所有交纳租税,只是能免于被官吏斥责。)

  9. 东作已无粮,贪赊宁论价。
    (到了春天耕种的季节,农民们已经没有粮食了,只能贪图赊欠。)

  10. 负逋罄产偿,求售忘早夜。
    (为了偿还债务,农民们倾尽了所有的财产,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土地求售。)

  11. 逡巡生计尽,失所安足讶。
    (徘徊犹豫之后,他们的生计已经完全丧失,失去住所也不足为奇。)

  12. 尉仙明达人,出语补风化。
    (太守是一位明智的人,他的言辞能够起到补充道德教化的作用。)

  13. 咄彼兼并家,敛衽当愧谢。
    (对于那些剥削他人、兼并土地的人家,收起衣服应当感到羞愧并感激他们的宽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农民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官府的苛捐杂税、农民的贫困潦倒等,表达了对社会的深深忧虑和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诗人以简洁有力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悲惨生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与无奈。同时,诗人还呼吁社会正义和公平,希望统治者能够体恤民情,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诗词中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