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馀门巷静,亲故白头新。
常与贫为侣,只将愁送春。
焚车绝此事,推宅望何人。
便得长安信,相看眉一伸。
诗句释义:
- 兵馀门巷静 - “兵馀”意指战争结束后的平静。”门巷静”描述了战后的宁静景象,城门和巷道都变得清静了。
- 亲故白头新 - “亲故”指的是亲朋好友。”白头新”则是指这些人的头发因年岁增长而变白,但看起来却依然年轻。
- 常与贫为侣 - “与贫为侣”意味着经常与贫困的人为伴,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愿意与贫穷的人们共同生活。
- 只将愁送春 - “愁”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春天的到来总是伴随着新愁旧恨。这里的”送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 焚车绝此事 - “焚车”是一种极端的行为,可能指的是烧毁车辆来断绝某些事情。在这里,它可能是诗人为了断绝某种忧虑或烦恼而采取的行动。
- 推宅望何人 - “推宅”意味着推开家门向外看。这里诗人可能在寻找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向某个人表达自己的忧虑和希望。
- 便得长安信 - “长安”指的是当时的首都所在地。”便得长安信”意味着一旦收到来自长安的消息,就会感到宽慰和安心。
- 相看眉一伸 - “相看”表示相互观察。”眉一伸”则是形容看到消息后,双方的眉眼之间流露出的喜悦和释然。
译文:
战争结束后,我回到了门巷的安静之中,
亲朋故旧中又见到了满头的白发,依旧那么年轻。
我常与贫穷的人为伴,只是把忧愁送走春天。
曾经焚烧车辆以示决心不再牵挂这些,现在却希望找到某人倾诉心声。
得到长安传来的消息,我们彼此相望,眉头舒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战乱后回归家园的情景。首句“兵馀门巷静”直接点出了战争后的宁静环境,为后续的情感变化奠定了背景。第二句通过“亲故白头新”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人们在战后恢复中的新生。第三句“常与贫为侣”进一步强调了作者与平民百姓的紧密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四句“只将愁送春”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结束的复杂情感。虽然战争结束了,但留下的创伤和未尽的心愿仍然令人痛苦。第五、六句“焚车绝此事,推宅望何人”展现了作者为了摆脱过去的困扰而做出的努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未来的渴望和对解脱的向往。
最后两句“便得长安信,相看眉一伸”透露出作者在得知家乡平安的消息时,内心的巨大释放和喜悦。这种喜悦不仅来自于战争的胜利,更来自于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感受。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家庭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动荡年代中的心路历程。